中国各地姓氏变迁及文化遗产第一眼看的杨艳茹
第708章 承德市滦平县非遗-抡花、十番乐、棉花鬼、山桃木雕刻(第3页)
山桃木雕刻:匠心独运刻华章
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
山桃木雕刻技艺发源于承德市滦平县火斗山乡孙营村,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当地至今保留着端午节折桃枝、春节挂桃符的习俗,桃木被认为具有驱邪纳福的作用。山桃木雕刻制品不仅是一种艺术品,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期盼。
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
山桃木雕刻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首先,要精选树龄15年以上、直径超20厘米的山桃木,经三年自然阴干降低开裂风险。然后,雕刻师傅们运用各种雕刻工具,如刻刀、凿子等,在木料上进行精心雕刻。他们根据木料的纹理和形状,巧妙地设计出各种图案和造型,如人物、动物、花卉等。雕刻时,手法细腻,线条流畅,将山桃木的天然美感与雕刻技艺完美结合,创作出一件件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
传承保护的发展路径
为了传承和保护山桃木雕刻技艺,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他们建立了山桃木雕刻工作室,为雕刻师傅们提供创作和交流的平台。同时,开展山桃木雕刻技艺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年轻的雕刻人才。此外,还通过举办山桃木雕刻作品展览、参加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提高山桃木雕刻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让这一传统手工艺在新时代得到更好的发展。
抡花、十番乐、棉花鬼、山桃木雕刻这四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滦平县文化的瑰宝,它们见证了滦平县的历史变迁,承载着滦平人民的情感和智慧。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对这四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力度,让它们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