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贲郎中更

第363章 罪无所知(第2页)

 

对于赵基突然的命令,自然是欣然奉命。

 

苏氏家族虽然知道赵基有恶劣前科,也有战斗准备,可没想到赵基打着‘护国讨袁’的战旗聚兵,却反手断然将苏氏坞堡给围了。

 

荚童留在了郿坞,京兆尹裴茂随行,自然不乐意看到苏氏被灭。

 

看着赵基调兵,而两支敢死兵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裴茂见各将奉命离去后,才来规劝:“大司马,苏氏无咎,若如此攻伐,恐失天下贤士之心。”

 

赵基站在战车上,闻言看骑马靠近的裴茂,反问:“陈王贤否我之贤良谦恭,比之陈王何如”

 

裴茂梗塞,赵基又问:“我对三辅吏民之恩,比之陈王护持其国民恩德又如何陈国吏民迎奉袁术之积极,背叛陈王之果决,可不像是仓促而成。”

 

裴茂见此只能问:“若苏氏请降,大司马欲如何安置”

 

“苏氏子弟、姻亲尽数迁入西河郡,充为庶民,三代人不得出仕。若想出仕,只能从戎。”

 

赵基想了想,又说:“可以携带车辆,运输粮食。其他畜力、部曲、钱货一并留下,充为军资。至于罪名,罪坐无所知。我率兵来定三辅,苏氏坐观成败,是为不忠于国家;今我纠合关中虎狼之兵开赴关东讨袁护国,苏氏备兵自守有相拒之意,是为不义于社稷。如此不知忠义之族,我走之后,荚文贞恐难制衡。”

 

扣了这么大一个帽子,裴茂当即识趣不语,深以为然说:“是某疏忽了。”

 

这可不是他去劝降,苏氏就能投降的。

 
 

这支苏氏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军功封侯的右将军平陵侯苏建,家族本在京兆杜陵,封侯后迁徙到平陵,支系遍布周边各陵邑县,姻亲网络更是复杂。

 

去年更是成功抵挡住了李傕、郭汜的围攻,战后更多人前来依附。

 

今年全力动员,能有六七千之众。

 

论实力,稳压右扶风荚童那两千人。

 

最为关键的是,姻亲士人范围太过广泛,再算上交好的士人……这就意味着荚童要组建右扶风郡守府时,征辟的郡吏势必被苏氏党羽严重渗透!

 

不征辟这些人,就无法服众,很难治理本郡。

 

唯有彻底拔除,荚童才能专心剿匪,也能一门心思防守马腾的袭击。

 

留着苏氏在,赵基很担心荚童突然病死,或剿匪时被流矢射杀,又或者马腾袭击时城门大开,死的稀里糊涂。

 

裴茂识趣不语后,赵基驱战场来到阵前,两支敢死兵已经全员披甲,列在阵前。

 

李应、高阳龙乘马来迎,赵基指着苏氏坞堡就问:“我调三千人以箭雨压制,你们能否一战攻陷”

 

高阳龙还在犹豫,李应瞥一眼坞堡与上面攒动的人头,咬牙狠声:“必能一战破之。”

 

赵基露笑,反问:“去年如何不成”

 

“各军保存实力,不敢拼命而已。”

 

李应语气自嘲,瞥视坞堡所在:“不知破坞堡后,如何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