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十三义从(第3页)

行业消失,也是顺应历史大势。

刘正月想了一下,“好像不是最后一家。”

“不是”周浩然睁大眼睛,“还有在哪”

刘正月道:“海港本地就这一家,租界在一百年前就有商标的概念,我们注册了‘红楼茶馆’,别人想来也不能用这个名字了。这跟江浙地区不一样。”

周浩然问:“哪还有外地”

刘正月拿捏不准,“这我就不太清楚了,也是听说的。不过好像不是叫‘红楼茶馆’了。毕竟一百年前很兴盛的行当,就算这是新社会了,总归能存留下一些痕迹。”

“不叫红楼茶馆”周浩然很好奇,“那叫什么”

“只是用了红楼的名义,红楼会所、红楼俱乐部什么的,我也只是听说的。不过,听说经营的都不是太正规,请了很多……”

刘正月摇了摇头,没有说下去,长叹了口气。

周浩然面色微变。

马上就想到了什么。

类似关于红楼的新闻,他上辈子见过可是不少,许多地方都有类似红楼的地方。

只不过就如老爷子说的。

跟红楼茶馆这种正规场所不同,那些人借用红楼的名义,搞出来的那一栋栋红楼,都隐藏着许多见不得光的罪恶。

刘正月道:“旧社会的时候,红楼茶馆要接待三教九流,难免也会跟一些烟女子合作。不过,从我在茶馆当学徒的那天起,我就只见过书寓,没有其他。”

“书寓这是什么”

周浩然毕竟年轻,对过去的那些词汇都不明白。

刘正月就解释道:“行业里对烟女子的等次分级,最下等是野鸡,往上分别是顶棚、烟间、台二、长三和书寓。书寓是只卖艺不卖身,比较有身份,黄浦滩的很多电影明星,早年都是书寓出身。”

周浩然叹气道:“就怕被一些坏人,毁了这红楼的名声。”

“反正这行当差不多也该寿终正寝了。”

刘正月说是这么说。

可他的语气和表情,都流露着遮掩不住的不甘。

直勾勾的盯着这个年轻人。

周浩然明白他的意思,却不愿意接,询问:“老爷子,咱们这茶馆,有几位先生啊”

刘正月道:“过去很多,号称‘十三义从’。当时红帮和本帮大战多年,本帮也内斗不断,每次都有‘十三义从’在背后调停,倡导和气生财。”

“十三位先生”

周浩然隐约看见了民国时期,红楼茶馆在黄浦滩的风光。

刘正月叹气道:“不过那都是过去了,现在不行了,老的老、死的死,要么就是收不到徒弟,都断代了。”

周浩然试探着问:“我听说有一个魏先生”

“嗯,魏先生。”刘正月点了点头,“还有一位孙先生、一位陈先生、一位张先生。不过,他们都不来了,都放弃了。”

“放弃了”

周浩然知道,他口中的“张先生”,应该就是弄堂里的张爷爷了。

刘正月道:“看不见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