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杀手锏(第3页)
主要限制效率的是图书的装订环节。
得是半人工半机器。
如果是复印品、杂志、宣传册这些,装订速度会很快。
正式的纸质图书,速度就很慢了。
工人每天工作10个小时,大概也就装订50本。
印刷厂每天可以装订5000本。
每个月总量是15万本。
作协的这笔订单,是1万套丛书,总计18万本。
也就是说,接了作协这单,印刷厂要忙活一个多月。
每个月里,印刷厂的人工薪资成本是12万元,水电维护仓储等成本是3万元,设备折旧费是5万元。
这就是20万元了。
另外,这种印刷订单,都需要印刷厂先垫资印刷,这就需要短期借债。作协的这笔订单,物料成本就得40万元,如果借短期周转债,哪怕是半年,也有4万-5万元的利息。
别的杂七杂八的开销都不算了。
只把这些都算上,这一单也足足要65万元的成本!
李长兴对印刷厂这边的账就很了解,很着急的说:“不行啊周先生,这样不行啊!我算过,接作协的这笔订单,我们的基础成本至少就得70万。”
周浩然摇摇头,“你算错了。”
“没算错。”李长兴以为他把账给搞错了,“盛经理,账本都在你那呢,有多少成本,你最清楚!”
盛温婉紧咬着嘴唇不说话。
她总不能跟周浩然唱反调。
李长兴都快急哭了,“真不能这么搞,基础成本都要70万。要是以60万的费用来接单,这一单我们至少要亏10万。这样的价,别说海港了,放眼全国都没有哪家印刷厂能给得起!”
周浩然笑道:“那不正好吗别人都给不起这个价,我们能给,到时候全国的出版社、书商都会找我们来印刷。到时候,咱们就不是一统海港了,搞不好就一统全国了。”
“这不赔死了吗”
李长兴感觉气息都不畅了,生怕他的心血在周大先生的胡折腾之下破产倒闭。
他本以为拿下了作协这个订单,可以赚上几十万。
这样一来,印刷厂几个月不开工,都能有饭吃。
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结果!
姜雄也难以置信,睁大眼睛,“周先生,这就是你的杀手锏”
乔诺在“战斗小组”里,充当的是秘书角色,主要是做记录,做文件的归纳整理。
见师父受到了质疑,就很不高兴。
“姜总,李总,我们在开会呢,为什么要这么激动”乔诺手里拿着圆珠笔,精致的小脸板着,很不服气,“师父说这招是杀手锏,自然有他的道理。”
李长兴深吸了一口气,平静下来,“这个杀手锏,我真的不理解。如果想打价格战,我们可以开价80万元,就当我们给作协免费打工了。”
“80万”周浩然瞥他一眼,“我们开价80万,三彩印刷也降价到了80万,怎么办”
李长兴道:“他们降不了,他们的成本比我们高。我们接这单,成本底价是70万,他们至少是80万,甚至是90万。”
周浩然问:“要是那位麦总意气用事了,生气了,宁可这单生意赔了,也要来抢单,怎么办”
李长兴脱口而出,“让他们抢啊!”
周浩然淡淡地说:“作协的订单,我们一定要拿下来!就没必要去刺激对方了,得一步到位,在心理学上这叫……嗯,拍卖会你们都去过吧”
李长兴摇头,姜雄摇头。
盛温婉和乔诺都大眼瞪小眼。
周浩然咳了咳嗓子,说道:“这就跟竞拍一样,不要刺激对手。看好了,就直接喊出一个天价。对手看你志在必得,也就放弃了。可要是一点点的抬价,双方比着喊价,就很容易喊出火气,较真起来,就容易搞出来一个比天价还高的天价。”
乔诺小脸兴奋,脆生生的说:“对,要一步到位。直接给出60万的价格,让三彩印刷那边连跟的勇气都没有。”
李长兴苦涩又不敢相信,“真要赔钱接单啊”
周浩然问:“赔多少”
李长兴道:“这单至少赔10万!”
周浩然笑道:“一单赔10万,要是我们接了十笔这样的订单,赔多少老李,你数学好,给我算算”
李长兴有些发呆,不太懂他的意思,“一单赔10万,十单不就赔100万”
“嗯,这是数学。不过,生意不是数学。生意的算法,一单赔10万,十单可能就赚100万了,一百单说不定能赚2000万。”
周浩然有点心累。
感觉带着这个年代的人一起做生意,真是有劲使不出。
这思维理念上的层次差距太大了。
要是放在三十年后,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对一些常见的互联网逻辑都能有粗浅的理解了。
姜雄和李长兴都是下海多年的商人呢,商业认知还太浅薄。
倒是小徒弟乔诺,眨巴着眼睛,若有所思起来。
感觉这跟她写信是一个道理。
她一天时间,写了一封信。
如果只寄一封信,就意味着这封信占用了她一天的时间成本。
如果寄出十封信,就意味着每封信只占用她十分之一天的时间成本。
如果寄出一万封信,那她写信的时间成本都可以忽略不计了。
成本跟规模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