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一杯咖啡的时间(第2页)

 

全身心的投入进去。

 

思路很流畅!

 

因为从技术层面来看,这其实没什么难度,精通java语言并了解java发展史的都知道,都是后世对java语言进行更正、修复的一些很典型的案例。

 

这篇论文指出的缺陷,在1996年的单核cpu时代,很难在应用端被发现。

 

因为性能弱、用户少。

 

并发量低。

 

等过些年就不同了。

 

这就是来自我们国家的贡献了。

 

在2005年的时候,淘宝因为这个技术故障导致每秒事务数骤降90%……几天几夜的查漏补缺寻找错误,竟然发现是来自1996年1.0版本的java遗留的线程安全范式的错误。

 

之所以是国内首先发现,而不是美国。

 

因为国内的电商平台最爱搞促销。

 

一搞促销,就会流量大增,就会出现美国没有的高并发事件。

 

高并发,就像是一个超级放大器。平常来看,都很正常,铁板一块;放大之后,就会发现其实早就有裂痕了。

 

周浩然写的这种论文,技术层面对他来说简单。

 

理论层面也没难度。

 

不需要实验数据,也没有参考资料的索引。

 

这两个环节是论文写作里最耗时间的。

 

周浩然都不需要。

 

这就大大的提升了他的论文写作效率。

 

要说唯一的难点,就是英文写作了。

 

很多复杂的单词,他阅读可以,写的时候有些拿不准。现在的输入法又缺乏智能联想的功能,以至于很多单词他都有点模棱两可。

 

一共912个英文单词的小论文。

 

不到20分钟就写完了。

 

周浩然转头,就看到了身后博士、硕士们目瞪口呆的盯着电脑屏幕,张大嘴巴、神色惊愕,就好像都被点了穴道似的。

 

“你们谁英文好”周浩然也是助理用习惯了,“这里面可能会有很多单词的拼写错误,帮我改正一下。”

 
“赵立辉,你来”

 

乔海把身边的一个腼腆的眼镜男推了过来。

 

“我不行!”赵立辉连连退缩,“我不行,这论文有点太……别说技术层面了,我连很多用词都搞不明白。”

 

乔海很尴尬的说:“你都看不明白,我们更看不明白了。”

 

“没事,我找谭教授帮我看看。”

 

周浩然借了一个软盘,拷贝下来去楼上找谭明亮教授。

 

“你这……”谭明亮刚回到办公室没多久,一看到他,就忍不住埋怨,“之前我都跟你说了,答辩的时候收着点。学院里的那些老家伙,连c语言都搞不明白呢,你指望他们对java有什么深刻的理解,这可能吗”

 

周浩然在沙发上坐下,道:“我已经很收着了,没想到他们还听不懂。”

 

谭明亮气道:“连我都没听懂,谁还能听懂”

 

“我还能进编委会吗”

 

周浩然想成为复旦大学主推的《java编程指南》这本书的作者之一,首先得进编委会才行。

 

“能!”

 

谭明亮回应的很干脆。

 

周浩然询问:“听说那个叫宁元甲的博士,java水平挺高的。”

 

谭明亮点了点头,“还可以,不过他没过。”

 

“没过”

 

“嗯,别的评委同意没用,我给否了。”

 

“你”周浩然忍俊不禁,“谭教授,你有这么大权力你是编委会主席啊”

 

谭明亮笑道:“《java编程指南》这本书,我是第一作者,围绕着这本书组建的编委会,都是来辅佐我的。别的教材编委会我决定不了,但这本书,我说了算!”

 

周浩然皱起眉头,“那我怎么还没过”

 

“呃……”谭明亮就有些无奈,“我只有否决权啊,就这我刚才还跟他们吵了一架呢,尤其那个刘副院长,很不高兴。”

 

周浩然点了点头,“听说了,宁元甲博士是他的学生。”

 

谭明亮道:“对,学术圈有这种很不好的现象,都喜欢搞这种师生的圈子。不过没事,他只是个副院长,程院长看好你,能给我很多支持。”

 

周浩然问:“那什么时候还能增补”

 

“尽快吧!”谭明亮对此就有些着急,“按照计划,这本书明年6月份就要送到教育部去评审了。明年9月份,就正式面向全国的大一新生开放了。所以最迟明年3月份,这本书的初稿就要确定。这个学期,就要把最终的编委会名单给定下来。”

 

“这不快了嘛!”

 

“嗯,我跟院长说一声,一个月以后再来一次面试考核,确定下最终的编委会成员。到时候你用心准备,答辩的时候收着点,别又说一些谁都听不懂的技术理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