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囤版权(第3页)
姜雄不这么认为,“有市场,哪怕是部分版权,也能赚钱。没有市场,哪怕是买断了版权,也没有任何价值。”
“没人能认清市场。”
周浩然觉得他的观念过于保守。
“嗯”
姜雄微微费解。
周浩然道:“现在科幻不热门,说不定二十年后就热门了呢现在是武侠热,说不定十年后就过气了。老姜,市场是变化的,我们需要抓住不变的东西!”
“是什么”
“版权!”
“啊”
姜雄还是不理解。
周浩然淡淡地说:“买断后的版权!老姜,我提议中博书局每年要拿出利润的10%出来,在市场中采购优秀文学作品的版权。不管是爱情小说、科幻小说、青春小说,还是武侠小说、地摊文学。只有一个要求,得是全买断!”
“投资文学作品的版权”姜雄这下听懂了,大吃一惊,“提前下手,把一些优质的作品版权买下来。然后等待市场机会的出现。”
“对,这就是囤版权!”
周浩然知道中博书局发展困难,那就只能得来点先知先觉的手段了。
“囤版权”的潮流兴起,要等到十年以后才开始流行,即ip的概念。
国外的起因,是漫威电影的风靡全球。
国内的起因,是《三体》版权被作者以10万块钱卖掉了全部版权后,后来的版权辗转几手的各个持有方,都成了亿万富翁……哪怕是小说的出版版税,国内外加在一起也有几亿美元。
姜雄总结道:“十年不开张,开张吃百年。这就是囤版权的意义。”
周浩然笑道:“就是这个意思。很多作家,写出来的东西都卖不上钱,个人生活拮据。用很小的代价,就可永久买断他的作品版权,然后慢慢等待时机的出现就行。”
姜雄欣喜的说:“我们去买版权,对很多拮据的不知名作家来说,短期内就有了一笔过日子的钱,对他们来说,既可以解燃眉之急,也可以坚定他们的文学创作之路,算是一种鼓励。这就等于中博书局培养了一批嫡系作家。”
“文化产业我是不太懂了,你可以按照这个思路来做。”周浩然又重申了一遍,“《科幻世界》那本杂志不错,可以跟他们签署战略协议。”
姜雄终于明白了他的意思,说道:“就像我们做教辅书一样,我们能做的这么成功,就是因为这是个冷门赛道,国营印刷厂都没做。”
周浩然掷地有声的说:“避开国营出版社的竞争,在小众市场和空白市场里,创造属于中博书局的产业帝国!”
当然,中博书局的出路还不止这些。
民营书商,在国内受歧视。
不认可。
可是去了海外,那就反过来了。
老外歧视的是国企,最青睐跟私企合作。
在国外寻找优质作品,签下来在国内翻译出版,中博书局就可以形成竞争优势。
周浩然已经订好了机票。
甲骨文报销。
一共三张。
一张公务舱,两张经济舱。
周浩然自然不能让婉姨和姜老师都去经济舱,自费升舱,去美国!姜老师是语文老师,可以找个翻译,让她去美国的书店里挑一挑。
把国外的书带回国内出版,就可以摆脱掉中博书局旗下没有优质项目的尴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