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出圈

第490章 出圈

 

这年头,即便是海港这种地方,建安成本(不含土地)也很低。

 

一是材料费低,二是人工费低。

 

在这个面积高达420亩的中博文化产业园里,规划建造10栋写字楼。

 

分别是3栋主楼,以及7栋副楼。

 

也不需要搞什么样的艺术性设计,方方正正的把楼盖起来就行,严控成本。

 

3栋主楼,都是甲级写字楼,高度22层,单层面积1500-2000平方米。按照当前的市场均价估算,每平方米的建安成本大约是3000元。

 

算上人工费,3栋主楼的成本大约是4亿元。

 

7栋中等标准的办公大楼,高度15-18层,单层面积800-1000平方米,建安成本是2000元每平米。

 

算上人工,总成本大约也是4亿元。

 

另外,还要支付一定的集体土地征用的安置补贴费、土地税费、土地转让金,以及产业园区开发前期的“七通一平”,后期的公共设施和景观成本,融资成本和不可预见的通胀成本……

 

这部分的相关费用,加起来可能要5亿元。

 

如果是地产公司来做,这部分的相关费用可能会增加到10亿元。

 

可产业园的主体是中博书局。

 

这不是个地产项目,这是个招商项目。

 

这费用就低了。

 

地方当局要全权承担前期的征地费,以及产业园区的通电、通水、通气、通讯等“七通一平”的公共费用。土地转让金很低,银行贷款只有2%的利率等等……

 

这部分的成本会压缩到2亿元左右。

 

综合起来,整个中博产业园区,总成本会达到10亿元的规模。

 

这份规划书一下就让郑先怀满意起来了。

 

产业园区不同于cbd商务区,建筑规划不能太密集。尤其是文化产业园区,在定位上还有着部分旅游项目的功能,就意味着产业园区里要有大量绿植,还要有丰富的景点规划和休闲娱乐设施。

 

这部分要求,就不是中博书局的责任了,需要当局来出钱。

 

这就又导致郑先怀最早设计的,物流中心和示范型印刷厂被取消了。这种蓝领业务,不符合产业园区整体偏高端的定位。

 

几人在郑先怀的办公室里,畅聊了一个半小时。

 

终于达成了初步意向。

 

产业工程分为两期。

 

第一期,投资5亿,先盖3栋主楼。

 

第二期,投资5亿,盖7栋副楼。

 

总投资10亿元。

 

这是预算成本。

 

对外宣称,产业园区的总规模,将会达到50亿元!

 

这也正常。

 

因为土地价值和品牌价值没有在预算成本里体现出来。

 

等过几年,这块地就能价值几百亿。

 

聊的很愉快,郑先怀送三人下楼离开。

 

不过,上车前,郑先怀叫住了周浩然。

 

“浩然,我这有件事很棘手,你认识的商界朋友多,看看能不能帮帮忙。”

 

郑先怀脸色为难。

 

周浩然从产业园区里拿了这么多的好处,自然是力所能及,“什么事”

 

郑先怀叹了口气,“这边有一家国营的服装厂,要破产倒闭了,几千个工人要安置。”

 

“国营服装厂啊……”

 

周浩然不愿意参与到国营企业的改制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