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这也是反差

朱紫学院,《伊比利亚生态地理学》的讲师——佩姆教授,是一位以学术严谨、要求苛刻、且对混日子的学生极其不耐烦而闻名的老派学者。

 他戴着厚厚的眼镜,眉头似乎总是习惯性地紧锁着,仿佛对世间大多数学识浅薄之辈都感到不满。

 对于那位名叫徐钰的华国转校生,佩姆教授早已在心里给她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甚至可以说是偏见的烙印。

 毫无征兆的请假、缺课,加上她那看似对课程并不上心的态度,让佩姆教授几乎认定,这又是一个仗着家里有点背景、跑来伊比利亚这座最着名的紫葡学院镀金混学历的典型留学生。

 他甚至在私下里早已打定主意,等到期末评分时,一定要狠狠卡住她的平时分,用一个毫不留情的“不合格”来给她、也给所有抱有类似想法的学生一个深刻的教训,让他们知道学术殿堂不是游乐场。

 因此,当他在电脑邮箱里看到那份署名“徐钰”的《伊比利亚地区特定山谷环境异常初步调查报告》时,几乎是带着一种嗤之以鼻、准备挑刺找茬的心态点击打开的。

 他几乎能想象出里面会是怎样一篇东拼西凑、敷衍了事的垃圾。

 然而,当他扶了扶眼镜,开始真正阅读报告的内容时,他脸上那惯常的轻蔑和不耐烦,如同遇到阳光的冰雪般,迅速消融、凝固,最终转变为一种越来越浓的震惊和难以置信。

 报告的行文确实能看出刻意修饰和删改的痕迹,许多关键的具体坐标、能量读数峰值、以及某些异常现象的细节描述都被刻意模糊或简化了,仿佛在规避什么禁忌。

 这一点甚至让佩姆教授最初更加不悦,认为这是学术不端的表现。

 但是,越过这些表面上的“瑕疵”,报告内核所描述的那种诡异的环境畸变———不自然的光线扭曲、违反常理的植被异化、具有侵蚀性的未知结晶物质、以及那种仿佛能扭曲空间本身的异常能量场———却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他心中一个沉寂已久、却始终令他隐隐不安的猜想。

 作为一位长期致力于地质研究和环境保护的专家,佩姆教授凭借其渊博的学识和敏锐的直觉,早已察觉到伊比利亚地区,尤其是南部一带,近年来的一些环境监测数据存在着难以解释的微小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