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练武到修神二哥的梦想

第260章 星轨重织(第2页)

父亲突然握住他的手腕,掌心的神格印记与黑袍人胸口的守护纹产生共鸣:“别怕。”他的声音沉稳有力,“三族血脉齐聚,正是净化它的最好时机。”他看向张强与阿月,“还记得母亲教你们的月神祷词吗?”

张强点头,与阿月同时开口,声音在星海中回荡:“月有圆缺,星有明暗,唯守心如一,方得始终。”小黑的玉笛也加入进来,旋律与祷词完美契合;黑袍人则吟诵起精灵族的净化咒,四种声音交织成一道金色的网,将灰雾中的黑色核心牢牢困住。

核心发出刺耳的尖叫,突然分裂成无数碎片,每片碎片都化作一张扭曲的脸:“你们以为赢了吗?守契者的牺牲不过是徒劳,三族的血脉里早就埋下了分裂的种子!”其中一张脸突然变成母亲的模样,眼眶流着黑泪,“张强,阿月,你们的母亲就是被人族抛弃的,你真的要原谅他们吗?”

阿月的定星笔突然停滞,笔尖的朱砂险些滴落在黑化的星砂上。张强立刻握住她的手腕,暗剑的银光顺着两人的手臂流淌:“那不是母亲。”他的声音坚定,“母亲临终前说过,‘恨会蒙蔽眼睛,但爱能照亮前路’。她从未恨过任何人。”

话音刚落,母亲的幻影突然发出惨叫,化作一道黑烟。其他碎片也开始崩解,露出里面藏着的真相:万年前篡改盟约的是一位被腐化的守契者,他嫉妒三族的团结,便伪造证据挑起战乱;精灵族长的孪生弟弟发现真相后,才与修正者联手,用神格碎片封存证据,等待后人揭开……

当最后一片碎片消散,祭坛中央的光柱突然暴涨,将穹顶的星网染成金色。那些被净化的记忆光点开始有序排列,在星海中织出一道全新的星轨——这条星轨连接着青石村、水晶宫殿与沉眠的大陆,像是一条跨越时空的纽带。

“这是新的守护星轨。”父亲走到星图前,指尖划过那道金色的线,“以后三族后裔不必再寻找契约,只要沿着星轨前行,就能找到彼此。”他指向星轨旁突然出现的无数分支,“每个分支都通向一处未被发现的星域,那里藏着守护者留下的传承——有人族的锻造术、精灵的草药学、异客的星象学……”

小黑突然指向其中一条最细的分支,分支尽头有一颗暗淡的星:“那条星轨……通向异客部族的发源地。”他的玉笛突然发烫,笛身浮现出一行小字,“先祖说,那里有能唤醒所有神格碎片的‘共鸣石’。”

阿月的定星笔突然飞向那条分支,笔尖在星图上圈出一个标记:“但这里的星砂浓度异常,像是有什么东西在吸收能量。”她放大星图细节,发现星轨旁散落着无数破碎的精灵箭羽,“似乎有守护者在这里战斗过,而且……败了。”

张强的暗剑突然指向星图边缘,那里有一片从未被标注的暗星云:“腐化力量没有完全消失。”剑身上的星纹正对着星云闪烁红光,“它在星云里凝聚,似乎在等待我们离开后,再次污染这些记忆。”

黑袍人突然笑了,这是他第一次在众人面前露出如此轻松的笑容:“那就让它等着。”他走到祭坛中央,掌心按在神格核心上,“守契者留下了最后一道保险。”随着他的神力注入,神格突然裂开一道缝隙,里面露出一枚银色的齿轮——齿轮上刻着三族的符号,正与星网的转动频率完美契合。

“这是‘共鸣齿轮’。”父亲解释道,“只要三族中有人能同时引动血脉神力,齿轮就会转动,释放出修正者封存的净化之光。”他看向张强与阿月,“你们的母亲早就预料到这一天,她将自己的血脉之力融入了神格核心,就是为了让你们能启动它。”

张强与阿月对视一眼,同时将掌心按在齿轮上。兄妹俩的神力与小黑的玉笛音、黑袍人的守护纹产生共鸣,齿轮开始缓缓转动。随着转动加速,一道银色的光柱从神格核心射出,直冲暗星云——光柱所过之处,星云里的黑雾如同冰雪消融,露出里面藏着的无数神格碎片,每片碎片都在闪烁,像是在欢呼。

“原来腐化力量一直在吸收神格碎片的能量。”阿月恍然大悟,“它不是在躲藏,是在积蓄力量准备反扑!”

齿轮转动到极致时,突然喷出无数银色的光粒,落在那些神格碎片上。碎片开始自动拼接,竟在暗星云中央组成了一面巨大的镜子——镜子里映出的不是星海,而是青石村的老槐树,树下坐着一位白发老者,正用树枝在地上画着星图,赫然是张强与阿月从未见过的祖父。

“祖父还活着?”阿月的声音带着颤抖,定星笔从手中滑落,“母亲说祖父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

“他不是活着,是意识被封存在了神格碎片里。”父亲的眼眶泛红,“当年你祖父发现了腐化力量的弱点,却被叛徒偷袭,只能将意识注入碎片,随着星流漂泊。”他指向镜子里祖父手中的树枝,“他在画的是‘反制星轨’,能让腐化力量的攻击反弹自身。”

镜子里的祖父似乎察觉到他们的注视,突然抬起头,对着星海的方向露出微笑,随后化作一道光,融入齿轮之中。齿轮的转动突然加速,暗星云里的最后一丝黑雾也被净化,露出里面藏着的一艘金色星船——船身上刻着三族盟约的完整印记,显然是万年前守契者乘坐的旗舰。

“是‘守誓号’!”黑袍人激动地喊道,“古籍里说,这艘船能穿梭于所有星轨,承载守护者的灵魂。”他走向祭坛边缘,那里的星砂正自动凝聚成一道舷梯,通向那艘旗舰,“看来我们的星船要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