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旅游者孤标傲世

第166章 王夫人对黛玉的态度(第2页)

 在大观园的两场宴会中,行酒令成为了一个有趣的环节。贾母的酒令妙趣横生,连刘姥姥都能说得让大家开怀大笑,然而,王夫人和薛姨妈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一细节看似微不足道,却暗示了许多深层次的信息。

 首先,这表明王夫人和薛姨妈对于林黛玉以及书香之族的林家缺乏理解。她们无法融入这种充满文化内涵的氛围,也无法欣赏林黛玉的才情和气质。这不仅仅是个人的喜好问题,更反映出她们对贾府所缺少的文化底蕴的忽视。

 从王夫人的角度来看,她对林黛玉有着诸多不满。黛玉的娘家已经没有人了,无法给宝玉带来实际的帮助。而且,黛玉的性格、外貌和身体状况都不符合她心目中理想儿媳的标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成为了她坚决反对木石姻缘的核心原因。

 然而,黛玉并非没有察觉到王夫人的态度。她深知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道理。尽管她不会刻意去讨好王夫人,但也有几次对这位二舅母表达了善意。比如在端午节期间,当她要去贾母大院用午餐时,她会特意绕路去荣禧堂,与王夫人闲聊几句。而王夫人也会关心地询问她吃了鲍太医的药效果如何。

 可见黛玉接受过王夫人为她换医生和换药方,鲍,这个词在古文化语境中,代表贬义,也就是说王夫人此举,并不是真的关心黛玉的身体,而是一种自以为是甚至是一种不能为外人道的恶意。然而,黛玉却选择了接受,这其中或许包含着她的妥协和委曲求全。

 在两宴大观园的场合中,众人一同来到了潇湘馆。黛玉先是为贾母奉上了香茗,然后又为王夫人安排好了座位。正当她端起茶杯,准备为王夫人敬茶时,王夫人却出人意料地拒绝了。按照常理,晚辈向来到自己居所的长辈奉茶,本是一种常见的礼节。即使你不口渴或者不想喝茶,也完全可以随手接过茶杯,然后放置一旁即可。那么,王夫人为何要当众拒绝黛玉的奉茶呢?

 在当时的情境下,所有人都在场,陈星并不认为这是王夫人故意不给黛玉面子,而是一种纯粹源自内心的、对黛玉的本能抗拒反应。这样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可能很多人都不会特别留意,但贾母显然注意到了这一点。因为紧接着,她以潇湘馆的窗纱不翠了为由,要求立马为潇湘馆换窗纱。这看似只是一个简单的要求,但实际上却蕴含着黛玉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她指出,这院子里没有桃杏树,全是翠绿的,再用翠色的纱颜色犯冲,会影响整体的美感。因此,她提出要用刘姥姥认为做衣裳都奢侈的软烟罗来为黛玉糊窗纱。这种软烟罗不仅质地柔软,而且颜色淡雅,能够更好地与潇湘馆的环境相融合,营造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氛围。

 更值得注意的是,黛玉将这样一件小事直接交代给了王夫人。此时,凤姐就在身边,鸳鸯、管家媳妇、婆子、丫鬟们也都在场,可谓是众人皆知。然而,贾母却偏偏选择将这件事交给王夫人去处理,这其中的深意不言而喻。

 这一举动,或许不能说是对王夫人的直接回击,但至少也是一种含蓄的敲打。贾母通过这种方式向王夫人传达了一个信息:她对黛玉的生活细节非常关注,对黛玉的事务也十分上心。同时,这也是在向众人展示,黛玉在她心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而对于黛玉来说,她对待王夫人的态度也在这一细节中得以体现。她没有直接与王夫人沟通,而是通过贾母来传达自己的意愿,这既显示了她的聪明和机智,也暗示了她与王夫人之间可能存在的一些微妙关系。

 林黛玉对王夫人确实是颇为上心的,而且还时常释放出善意。然而,自从她的父母双双离世之后,林家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利用价值。尽管如此,黛玉依然坚持这样做,可在王夫人眼中,这恐怕只能被视作一种打扰罢了。

 毕竟,王夫人本身就是个文盲,对于林家所传承的诗书基因以及黛玉所具备的文化品格,她根本无法理解其中的价值和意义。在她的认知里,这些东西都是虚无缥缈、毫无实际用处的。所以,无论黛玉怎样努力,在王夫人那里都如同对牛弹琴一般,得不到应有的回应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