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黄铁矿?金矿?都不是!

被雷洪汕一顿连敲带打的收拾一顿让这些研究员老实许多,接下来的日子终于消停下来,但雷洪汕也没多搭理他们,资料室也没去,反正定下来的勘察点都印刻在他脑子里,报给洪船长他们自己会去处理。

 第一个勘察点没有收获,钻井打到四十米深处带上来的样品除了泥块和石头啥都没有,但是雷洪汕却盯着尾部的岩石样品却十分出神。

 在赶往第二个勘察点时,雷洪汕溜到了爬虫组这边。

 “小张,上次爬虫换了几次钻头?”

 “47米深度,每10米换一次钻头取样,怎么了老板?”

 小张推推自己厚实的眼镜有些不解的看着这个改变他命运的老板,按说这些数据自家老板和自己一样清楚的啊。

 雷洪汕丢给小张一份图表伸出五根指头。

 “47米那就是换了5次钻头,这个时耗太久,我们现在时间不多,改为20米深度换一次钻头取样,加大深度到60米。”

 在白鹞矿场的时候,雷洪汕就被频繁的换钻头取样折腾的够呛,那边还好,虽然数量多但都是人工操作,而且老手多更换速度快,这才让他和沃克瘦猴三人忙的不可开交;但是在这里,在百来米的水下可没有人在下面手工更换这些装备,每次更换钻头都得要把钻头拔出后,慢悠悠的换上带取样头的钻杆往下打,打完再拔上来再换磨头继续往下打……

 中间还要不断的拆卸钻杆,这一系列流程都需要时间,不可避免的将整个钻井取样速度严重拖滞。

 雷洪汕将上两次钻探的时间表全部精确记录下来,从第一根钻杆开钻,到第二根钻杆连接耗时,再到拔出换杆……每一个步骤都记录下消耗时间,在数据表格中这么一相加做成图表……总时长中,更换钻杆钻头这些步骤耗时高达69%!

 小张看着老板弄出的表格明白了对方的意思,数字是枯燥的,但是却是最残酷的。

 “老板,改为每20米采样确实能节省出不少时间,但是这样做也会下降勘探的精确度。”

 小张提醒着自家老板这样做所要带来的后果,对此雷洪汕早就知晓,他敲敲海图低声提醒着小张:

 “我知道,但是现在我们要的是找到矿,而不是精确勘察矿脉的总蕴藏量以及深度、走向这些详尽数据,这种活不是我们爬虫擅长的,我们只要一个大概的结果,而不是精确到每个步骤的过程。”

 “我明白了,我这就安排。”

 小张也不是认死理的人,爬虫只是具有钻井的功能,但它的结构和操作模式就不是专门干这活的机器设备,就像那啥鼎鼎有名的瑞士军刀,它功能多啥都能做,但啥都只能勉强做一点,多样性的结构注定了它无法能够和专用工具一样做到最好。

 而且老板说的也没错,自己只是负责海底找矿而已,对于合作国来说,找到矿就是最好的结果,至于详细报告……再找更专业的队伍和设备过来进行二次勘探才是正道。

 新方案很快便在第二个勘察点上落实下去,减少一半的取样作业让效率一下子增高不少,耗时不仅减少,节省出来的时间也让钻眼突破了60米的深度来到73米,要不是遇到坚硬的岩石层,而且已经达到了预期深度,这个深度数字还会继续增加。

 只可惜这个探点依旧没有任何的收获,这让矿工们在为效率提升欣喜高兴之余,也为自家老板捏了把汗,船上没有什么秘密,自家老板和那几个国内研究员之间的龌龊很快传了出来,矿工们的心思很简单,甭管对错,自己老板都不占你好意思在老板手下吃饭?

 更何况人家老板待你不薄,工资奖金福利没少给你,又不是那些工资都不给的黑心老板,这你都不占老板这边你还是人吗。

 所以本着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心思,大家都不由自主的为老板担心,老板丢脸了,他们脸上也无光!

 只是当事人雷洪汕却跟个没事人一样,该吃吃该喝的喝,该睡觉的呼呼大睡,就像根本不担心自己判断错误会被打脸一样。

 而那几位国内研究员,特别是姓杨的那家伙可能是被程老警告后老实了许多,即便是连着两个探点都没有收获也不敢再造次吭声。

 那边不吭声矿工船员们也不好说什么,整艘船似乎陷入了一种较为尴尬沉闷的氛围中。

 就这样,亿幸壹号带着诡异的气氛来到第三个探点,不过雷洪汕这次没有要求爬虫按以往下到谷地这种较为低洼的区域,而是让小张将爬虫降落在山头的顶部。

 “往这打!从这个山头的上面往下打!”

 雷洪汕指着海底勘测地图一个山头的顶部,带着希冀的目光下达着指令,老板说啥就是啥,小张亲自操控着爬虫,准确的降落在距离水面五十米的山顶上,操作员们则按部就班的把组合起来的爬虫展开,将钻头扎入地下。

 因为爬虫组合在一起形成钻井机后没有中途上浮的能力,相当于所有取样的样品都只能等待爬虫结束钻探后,连机器带设备和钻杆一起上浮才能看到。二十六个小时后,当着藻类的爬虫组合体被吊车从海里吊装上船艉后,阿胜第一时间就来到几个取样钻杆这里。

 爬虫下水后的取样能力只能依靠下水前的预判,也就是带多少根专用取样的钻头杆。例如像现在这样每20米取一个样本,那就带3个筒状的钻头杆,加上一个备用的,以及一个多齿磨牙型的基础钻杆,那一共就是五根钻头杆,剩下的才是可以通用连接的连接杆;这样的安排也挺无奈,毕竟钻头更换很麻烦,单纯靠爬虫这点小机械臂根本做不到。

 几个取样钻头里的样品很快被倒出来,它们在现场编号和进行记录后就要进入资料室的分析仪进行分析,不过在取出一个样品时,倒出来的岩石让人眼前一亮!

 “卧槽!是黄金吗?”

 身旁当班的矿工看到圆柱体的岩石样品上,侧壁出现若干黄色闪亮的东西时忍不住大喊。

 他这么一嗓子就捅马蜂窝了,一群人就围了过来,雷洪汕也在里面,别人可能没资格,但他绝对有这个资格第一个摸上这条岩石样品;而程老和那几位国内国外的研究员也凑了过来,特别是马里尼斯,更是一脸期待的看着这雷洪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