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暴雨夜伤人事件(三)(第2页)
一场与时间赛跑、与罪犯斗智的较量正在悄然展开,每一秒都至关重要,因为罪犯可能随时销毁证据或者逃之夭夭。 身穿黑色雨衣的邱涛,雨帽下的眼神透着专注与坚毅,他随即朝着另一侧的方向进行扩大范围性地搜索。雨滴不断打在他的雨衣上,发出 “噼里啪啦” 的声响,但他充耳不闻,目光敏锐地扫视着四周的地面、草丛以及每一个可能藏匿线索的角落。
然而,在另外一边的梁明却看向了另一侧的摄像头。摄像头在雨中静静地伫立着,雨滴顺着镜头滑落,使得画面有些模糊。他的眼神中却充满了疑惑,那模糊的画面似乎隐藏着什么秘密,让他难以捉摸。
不过,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在脑海中迅速浮现出了另一番画面,试图模拟出嫌疑人的生物行为学,以及生物动态模拟的犯罪行为学的所有模拟动态式的行为方向。 梁明此时的注意力全集中在了脑意识里,此刻他的脑意识里却像是搭建了一个虚拟的犯罪现场。
他以嫌疑人的视角作为了一个切入点,在这个虚拟空间中,根据已知的线索,开始构建嫌疑人的形象和行动轨迹。他想象着嫌疑人如何在这个区域活动,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以及作案前后的心理变化。从嫌疑人进入画面的那一刻起,他的步伐节奏、肢体语言,梁明都在脑海中进行细致地还原,试图通过这种生物行为学和生物动态模拟的犯罪行为学分析,找出嫌疑人的行为模式和可能的逃跑路线,为案件的侦破找到新的突破口。
梁明沉浸在自己构建的模拟动态学世界里,他试图完全代入嫌疑人的视角,重新演绎整个事件的经过。他想,或许从这个独特的角度出发,能够发现那些被常规调查所忽略的细节,从而找到全新的突破口。
毕竟,在许多复杂案件中,常规思路往往会陷入僵局,而换个角度思考,有时就能柳暗花明。 然而,尽管梁明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不断在脑海中完善这个模拟场景,他的行为却还是无法判定嫌疑人行为的真实性。这毕竟只是基于有限线索的推测与想象,缺乏确凿的证据支撑。
有几位警员对此并不买账,他们觉得这种模拟行为太过虚幻,缺乏实际依据,更像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 就在这时,邱涛察觉到了这几位警员的不满情绪。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向他们投去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那眼神仿佛一道锐利的光,瞬间让他们都闭上了嘴。邱涛心里明白,现在的人在破案过程中确实太依赖科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