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 章 上门道谢(第3页)

 就慢慢的捉襟见肘了,也送的少了。 

 但是宋母一直都铭记于心。 

 这个时候刘家老爷和老太太也起来了。 

 走到了堂屋:“宋家的过来坐坐啊?” 

 “嗯,刘叔刘婶起来了。&34;宋母客气道。 

 “嗯,你们坐着聊,媳妇啊,你说的那个簸箕要编多少个才够啊?”刘老爷对问小刘婶。 

 小刘婶看了一眼沈夏。 

 沈夏明白其中的意思便道:“十个吧!应该是够的,如果后期你想养的再多一点,再编就是。” 

 刘老爷一听,也听媳妇说过这是隔壁宋家新娶的小媳妇儿出的主意。 

 便也道:“好。” 

 “另外还要编一些格子,到时候蚕好结茧的。”沈夏说道。 

 众人不解道:“格子,” 

 沈夏看大家不明白,便开口:“等 会我回去先让大哥,做一个,到时候你们来拿蚕卵时,就能看见了,很简单的。” 

 小刘婶道:“不用提前编好吗?” 

 “不用,那个是最后用的。&34;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刘家几个孩子也起来了。 

 宋家人看着聊的都差不多了,就提议到先回去了。 

 宋家人离开的,四个孩子都起来了。 

 最小的刘小丫看着桌子上的包装纸便问道:“娘,这是什么?” 

 “这是肉啊!小丫不认识了。&34;小刘婶看着自己最小的女儿温柔道。 

 “娘,肉我当然认识啊!我是说另一包”刘小丫解释道。 

 旁边的刘大丫也好奇,不过她没说,因为知道就算不问,小妹也会问的,她只需要看着就行了。 

 “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是你隔壁宋婶拿过来的。” 

 这时刘老大道:“小丫好奇便打开看看吧!” 

 既然娘都这么说了,她便打开。 

 结果打开一看,天啊! 

 点心,那可是城里人才吃的贵重东西。 

 刚才在谈话都没注意点心上的小字。 

 之前觉的那块肉贵了。 

 现在看来,那块肉和这一包点心相比真的是差远了。 

 这时刘老大也惊讶了,他虽然从来没吃过点心,但是在镇上还是看过的。 

 上面还有甜心斋字,当然不认识这几个字,但是和镇上最贵的点心门匾一样。 

 镇上就那些店铺,门匾大家都能背下来了。 

 刘大刘二也惊讶了,这宋家这么大手笔。 

 看来这宋家真的要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