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6章 缝纫机的方便(第3页)

 村里就有几户人家懒一点,没桑叶,就是喂别的,不想走太远了,结果他们家的蚕茧就是没有我们家的重。 

 还是桑叶最好。 

 宋谨看了一眼大家:“大家可以来宋家买桑树种子,至于什么时候可以买,等通知可以买了再来,会通知村长的,你们再买就是。” 

 男子点头:“真的是谢谢东家了啊!” 

 另一人问道:“这个桑树种子需要良地种吗?” 

 “不用,荒地就可以。”宋谨说道。 

 大家听见是荒地就放心许多了,因为良地要种粮食的,在老百姓眼里,粮食是相当重要的。 

 本以为今年交了粮食大家过年都困难,没想到啊! 

 真的感谢宋家,还得感谢村长为百姓去求蚕卵。 

 百姓们一起看着宋谨全部装车后,再跟村长道别,才纷纷高兴的回家。 

 终于可以放心的过一个安逸年了。 

 就这样,一个村用了一天才收完。 

 五个村用了五天。 

 每家基本都有三两银子的样子。 

 把所有东西都放进了库房,因为一个牛车一天是一百文,五天就给了五百文 , 

 然后五个牛车五天就给了两千五百文。 

 大家也高兴,还跟宋谨说,如果下次,还需要直接说就是。 

 这中间还有杨叔也在。 

 想着自己家里。 

 大儿媳妇天天在家里闹要去上工,因为二儿媳妇在上工。 

 现在村子里谁不知道宋家的加工厂那待遇可是金贵啊! 

 因为沈夏的要求工作内容不能说,所以因为待遇好,自己的待遇如何,有的人还是说了的。 

 但是一有人问做什么,就没人敢说了。 

 村里,谁不想去啊! 

 天天在家里作, 

 老伴也被磨的没办法。 

 主要是大人在那里上工,明年孩子就可以读书,就这个条件,谁不想去。 

 老伴说,二儿媳妇的是女儿,读书也没用, 

 虽然这话不怎么好听, 

 可事实是这样啊! 

 家里有大孙子,肯定是想大孙子能读书? 

 要是大儿媳妇能去上工就好。 

 可是大儿媳妇的为人? 

 唉—— 

 老伴说,她保证会很勤快。 

 所以再三纠结。 

 杨叔还是开口喊住了宋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