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第2页)

 想着想着,李言念闭上眼睛,进入梦乡。

 ......

 李言念缓缓睁开眼,不是熟悉的天花板,环顾四周,这是一个古色古香的房间。

 所有的木质家具全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房间中很整洁,物品精美,一看就知道是富贵人家。

 他重新闭上眼,脑海中慢慢闪过从小到大的记忆。

 这里是江南东道润州下属的白山县,今年是大中六年,李言念换算一下,就是公元852年,唐宣宗李忱在位时期。

 当然现在他还在位,宣宗这个庙号还不会出现。

 这个时间点是晚唐,安史之乱的影响仍在,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的现象还有。

 还好的是,现在这个时间点史称‘大中之治’,算是晚唐时期为数不多的安定时代,甚至有人称他为‘小太宗’。

 李言念很庆幸这次是穿越到的这个时代,要真是那种动乱时期,普通人可是很难活下去的。

 他今年二十岁,刚刚及冠不久,和乳母居住在这白山县的老宅里,生活倒也安逸。

 回忆起原身的生平,父亲是润州的司仓参军,从八品下的官职,负责赋税、粮库、市场交易。

 对于普通人来说,权力很大,是了不起的大官。

 但是他的记忆里,对这位父亲却很模糊。

 只记得幼时丧母,后父亲续弦,因后母善妒,且家族在本地也是豪门,便将幼年的李言念赶出家门。

 幸好父亲对于结发妻子很有感情,对他也疼爱有加,只因夫人强势,不敢多管,让李言念的乳母带着他到白山县的老宅生活。

 这些年凭借夫人家族的运作,也混到一个州的实权官职,然后给他这个儿子的钱也越来越多,只是这么多年从未再来看过一眼。

 他在这小县城里生活了十多年,从没去过远处,只是偶尔会去润州主城一次。

 只是后来大点之后就很少去,如果看到不想看到的人,会很尴尬的。

 捋清楚现在的背景后,李言念才起床,到外面准备洗漱。

 唐朝人的洗漱方式很简单,平民基本没有需要,富贵人就会用嫩柳枝泡水,用时咬开仔细刷洗。

 这是从天竺随着佛教传来的,从佛法盛行之后,便普遍流传开来。

 洗漱完之后,院子外面一个中年妇女端着一个食盘走进来。

 李言念看到赶紧上前行礼:“阿母,晨安。”

 这是他的乳母,赵氏,记忆中大部分都是和她生活的片段。

 她也有一个孩子,是个女儿,比李言念小几岁,也在这白山县中居住。

 本来是还有个跟李言念差不多年纪的女儿,她也是刚生下孩子的时候做了李言念的乳母,只是后来这个孩子不幸夭折。

 赵氏将食盘放到房中的桌上,她年近中年,头上已有些许白发,身形消瘦,但是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

 李言念上前去,自己端出早餐,简单的一碗白米粥,还有一个蒸饼。

 唐朝的蒸饼其实很像馒头和包子,就是一种蒸制的面点,有馅的也叫笼饼,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早点。

 李言念吃之前先问赵氏:“阿母吃过了吗?”

 赵氏点点头:“吃过了。看到小郎你这么有精神,我就放心了。”

 李言念吃着早餐,想起前几天‘自己’是染了风寒,已经吃了几天的药,赵氏还特地去寺庙里上香求佛,祈求平安。

 “没事的,阿母,只是偶尔的一点小风寒罢了,吃几天药已经好了。”

 赵氏看着李言念精神很好,大口吃着早餐也便放心,露出欣慰的笑容。

 然后不知想到什么,又微微叹口气。

 于是李言念就问:“阿母,你怎么了?”

 赵氏抬头看着他,犹豫一会还是说:“小郎啊,你也已经及冠,该是到娶妻生子的年龄。”

 “可是这终生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家主也不曾管你,该如何是好呢?要不我去城里找找他,这种大事须得他开口才行。”

 李言念一愣,没想到是这个事。

 仔细一想,自己那便宜父亲看都没有来看过,这些事肯定也不会怎么上心,而让那善妒的小人继母知道,更是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