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逃荒路上如鱼得水我是小咸鱼今天要摆烂

第189章 ,/.(第2页)

 每天想走后门的人络绎不绝。这对于外地人来说,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不仅能在京城站住脚,还有了一席之地,据说不光是使团来了能卖美食,以后也可以常年租住在这里。

 姜芜不耐烦这些应酬,一律不走后门,让管家都打发走了。

 最后通过比赛的方式筛选出同行里最有特色的,做的最正宗的一家留在美食街。

 最后挑挑拣拣,挑选出了六十家不同的美食,入驻美食街。

 挑选好后,接下来就是培训了。这个任务姜芜交给了沈灼,他是学管理的对这些驾轻就熟。

 培训的第一个项目是服务,对待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不得随意辱骂顾客。

 第二项就是卫生问题,所有的吃食一定要当天现买食材新鲜干净,当天现做现卖。

 第三项是统一服饰,统一管理。不得穿规定外的服饰,而且服饰一定要整洁干净。

 ……

 列了十几项培训了十几天。效果很不错。

 临近使团们来前的十几天,美食街的基本已经工作做完毕了。木屋是统一装修的。简单优雅。牌匾也统一定制的。只是内容不一。

 最后就是美食的试吃了,六十家美食。姜芜天天带着沈灼一家一家轮着尝试,有不足的地方就点出来。

 从第一家的京城地地道的小吃驴打滚、豌豆黄、冰糖葫芦、糕点。

 第二家淮扬菜特耦合、粉蒸肉、蟹黄包等特色小吃。

 第三家是蜀地的菜系味道偏辣。有水煮肉片、鱼香肉丝、辣子鸡等。

 还有西部的炙烤羊肉串。南部的海鲜粥、面。

 可以说是种类繁多,琳琅满目。囊括了全国各地的小吃。

 姜芜把自己的冰饮铺子,设了一间在这里。还有京地有名的点心铺子。最后姜小兰求到姜芜这里。姜芜也不好推辞也为他们留了一间卤味铺子。

 姜芜最后又在街道的末尾设置了两个大型的特产店,专门为这些使团们买特产做准备的。能不能薅到羊毛?就看这两个特产店了。

 美食街这边热闹非凡。萧瑾瑜听说后,也和姜芜一起吃尝了一两次美食,味道确实不错。环境布置也很是雅致别具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