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请披黄袍(三十七)


 姑娘请披黄袍(三十七)

 所谓“人世悲喜不相通”, 大概就是因为有人在庆功,有人在喝风。

 庆功的是歼灭了刘参叛军的平卢军,喝风的, 则是在逃命的大启满朝文武。

 八月十四日,平卢军牙帐将军息猛娘射杀了刘参。

 就在几日之前,守卫繁京的最后一道关隘——青门关被晁勇带兵攻破。

 青门关一破,繁京附近几州再无与逆贼相争之力,各州刺史要么逃亡要么投降,一时间, 晁勇的军队如摧枯拉朽一般化作血肉洪流奔涌向繁京。

 皇帝万俟引在最初青门关刚破之时还说要御驾亲征, 过了两日就在朝臣们的劝阻下改了主意,开始祭天。

 此时,繁京城中的豪族已经纷纷向西南奔逃。

 寰丘是大启皇帝历来祭天之地。

 百多年前, 大启第一位以女子之身登临帝位的皇帝万俟悠抱着被修改过的经书典籍祭问苍天, 从此废掉了所有纸面上的男尊女卑。

 后来,她又修改《大启律》, 使三百女童在寰丘上读了整整三日的大启律法,从此大启女子也能继承家业丶科举为官丶同赏同罚也被成了公认之事。

 站在寰丘上能俯瞰大半繁京,这里寂静的深林和辽远的苍穹见证了大启的一代又一代帝王。

 有的雄心壮志。

 有的不可一世。

 大启绝不会有哪个皇帝像他此时这样。

 站在寰丘上的万俟引想着。

 像他这样,狼狈。

 狼狈地祈求苍天能帮他。

 无论如何, 无论是谁。

 梅舸已经带人准备好了难逃的车马,被抛下的宫女太监们在哀嚎, 他在寰丘甚至都能听见那些哭声。

 他不想成为逃离繁京的大启君主, 离开繁京逃往剑南丶泯州, 等着其他人把繁京夺回来, 他呢,是不是从此就要看着那些掌兵节度使的脸色。

 史书上会如何写他?

 后世人会如何看他?

 天上的流云飘飘摇摇, 跪在寰丘上的万俟引在心中求上天能救他。

 可是苍天不会给他回答。

 繁京的朱雀门大开,人们摩肩接踵带着自己的家当奔逃。

 从皇城出发的马车比他们都要快一步,怕御驾受阻,梅舸在半夜叫开了城门,跟在御驾后面的,是国子监的学子和松园书院丶青松书院和五年前才重新开起来的白梨书院学子。

 “陛下,且小憩片刻吧!”

 这话,御前伺候的太监已经不知道说了多少次了。

 万俟引都没有理会。

 他透过辇车的幔帐看着在晨光里早就远去的繁京,还有目光尽头那些跟着的学子。

 “梅相竟然让这些学子都跟着来了?”

 万俟引的眸光深沈,尽管梅舸为他考虑得处处周到,可是看着那些学子,他就想起了刘参在玉州时候坑杀了数百玉山书院学子一事。

 “陛下,您在看什么?”

 听见心腹隋正陆的话,万俟引顿了顿,才说:

 “我在看梅相的善心。”

 被先帝一手从女官提拔成了两朝宰相的梅舸,手段狠辣,行事狡诈,先帝说她有一颗持正之心,让万俟引觉得难以理解。

 此时,他好像也察觉到了。

 在这种时候还想着能保全这些学子,梅舸也许比她平日里表现出来的要更多情。

 伺候在辇车旁边的隋正陆听见陛下提起了宰相梅舸,心中又是一动。

 陛下弃繁京出逃,这事必须有人将罪责揽下。

 梅舸身为两朝宰相,正是最好的人选。

 “百里夫子,您说我们什么时候能再回来呢?”

 被称作“百里夫子”的女子穿着一身素袍,正低头看着脚下的路,听见了学生的问题,她摇摇头说:

 “何时能回来?我要是能知道,早就投奔了宁国公做她麾下军师,又怎还会在这里?”

 听百里夫子说起宁国公,问话的学子长叹一声:

 “希望宁国公能早些得了消息,早日北上,夺回繁京。”

 百里青衣勾唇笑了笑,她擡起头,看向队伍最前方的富丽堂皇的车马。

 也许,白梨书院重回繁京的那一天并不遥远。

 可要说整个大启的朝廷,等他们回到繁京的那一天,就注定了不会再是天下之主。

 不对,此时仓皇逃离繁京的人,又怎么还能被称作天下之主呢?

 梅舸的骑术并不好,她几晚都未曾安眠,此时坐在她的马车里,人几乎要昏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