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上雪 七(第2页)
香气有些呛鼻,熏得庆和帝眼睛发酸,怡王立即分外贴心地命人将炉子撤下去。
庆和帝手上做着批红,说道:“兰台那边的折子朕已经驳回,为何又上,许文是怎么做事的?”
怡王立在一旁,兜袖子道:“实在是狱中的声音难平,许大人也是被逼无奈。”
“若是这都压不下去,朕要兰台何用?”
“陛下为何只口不提大凉乡的事,臣以为陛下是想与臣议这个。”
庆和帝瞥了眼怡王,才道:“只有你敢这么同朕说话。”
“因为臣真心为陛下,火铳本就敏感,事发延北,陛下更要谨慎。”
“延北为何有火铳,学卉你没疑心过吗?”
莫说延北,整个花浊能找出把放响炮的火铳都是难事。出现在大凉乡的火铳不仅仅能放出响,甚至与福川军用的如出一辙。
怡王缓缓起身,冷静地跪在桌案前,“臣正是因为疑心,才请陛下宽恕臣的罪责。臣该死,疑心兄长结党,乃至世子蛰伏延北,恳请陛下将此事暗查下去,无论结果如何,不能将真相昭告天下,更不能在朝会上议。”
庆和帝道:“为何?”
“火铳出现,人人定首先想到福川人。如今长陵福川刚休战和谈,嘉安公主即将远嫁,福川人若是不愿和谈大可不必签订契约。朝中反对和谈之人甚多,臣猜测,是有人借此机会破坏和谈。”
庆和帝轻轻卷起折子边,并不说话。
怡王继续道:“陛下,此时和谈刚结束,正是紧要关头,火铳兵在大凉乡伏击世子,倘若事成,天下百姓不会觉得是福川人谋害世子,只会觉得是陛下残害子侄。”
“你放肆。”
“臣知道陛下仁德,但三年前的一切历历在目,很难不引人猜疑。”
眼见着庆和帝的眉头越皱越紧,怡王趁热打铁,“陛下,不知您听没听到一个传闻,兄长当年在延北藏了一批火石。”
庆和帝楞了下。
倘若真是如此,就算世子自导自演这么一出,引导百姓将矛头指向长陵天子,也是有可能的。
庆和帝冷哼一声,“朕若想杀他,大可找个罪名,光明正大将他杀了,何必偷偷摸摸。朕身为一国之君,岂能容庶人随意污蔑。”
“正是如此,陛下才要明了,火铳案的根节在世子,朝会上就算有大臣言之,也不能让穆党占了上风。”
怡王一席话说完,庆和帝被压得呼吸都困难。他只是摆摆手,命怡王退下,自己又开始批奏折。
悉数看完,庆和帝头痛欲裂,面对江山摇摇欲坠,他总觉得找不出法子。
怡王所言只对了一半,火铳案的根节在庆和帝眼里,从来都不是世子,而是站在世子身后那些心向穆王的人。他们以世子为旗,结成党派,抛出的折子字字与庆和帝心思意见相左。
帝臣之间的拉扯,比两国纷争更要耗神。
庆和帝起身,突然想看看临出嫁的嘉安公主,遂摆驾松雨殿。
嘉安公主对着自己行礼时,身量矮小,声音稚嫩,庆和帝才生出兄长的慈爱关怀,亲昵握住她的手。
他看嘉安事事规矩,突然不忍,道:“让你嫁入福川,你心里恨吗?”
早有嬷嬷教过嘉安公主该如何应答,她行了个规矩的礼道:“嘉安是长陵的公主,理应为长陵出一份力。嘉安力薄人微,能为陛下做的只有这个,只盼长陵百姓共享太平,嘉安远在福川,也能安心。”
“你真的不恨?”
嘉安继续道:“嘉安不恨,嘉安愿意为长陵做这些。”
小公主说完,看了看老嬷嬷,得到赞许的目光后才展露笑颜。
这一夜,庆和帝难得步入后宫,有妃子在侧侍奉,他却辗转难眠。他总是想到嘉安那精心伪装的神情,和仔细编织的谎话。
“但求还我山与海,此身便是死生家。”
榻侧的妃子趴在他身旁,微微睁开眼,柔声问,“陛下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