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中日工兵在柬埔寨相遇(第3页)

 由於过度谨慎地注意安全,日本工兵大队执行任务动作缓慢。由他们负责修覆的3号公路北起金边,南至茶胶,西与通往磅逊港的4号公路相接,日本工兵刚刚开始填平一些坑洼地段,翻新了几座桥面,便由於柬国内形势趋於紧张,而以安全为由停止了施工,其修筑3号公路的计划最终未能如期完成。

 尽管其内部要求很严,还是有一些士兵胆大包天。1993年5月柬大选前夕,柬埔寨局势异常紧张,由於害怕出现危险,十几名日本工兵大队成员不顾联柬机构“所有维和人员一律原地待命,不得擅离岗位”的规定,开小差越过边界,跑到泰国躲了起来。

 二次世界大战中,侵华日军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如今中日两国军人相遇在柬埔寨的维和战场。岁月流逝,历史不能忘记,但今天是为了和平走到一起来了。

 1992年12月,日本工兵大队大队长武田信中佐率领团队到金边波成东机场中国工程兵大队营地踏勘学习。该团队规模不小,有8人之多。这是日本团队第三次造访中国工程兵大队。

 会谈结束后,日本士兵木村让二曹长(上士)请求我为其在大队部门前照相留念。当我看到他手持的是十分老旧的中国小型海鸥相机时,便问道:“你们国家生产的相机都很高级,你咋还用老式相机呢?”

 他看见我手上拿的是崭新的松下品牌相机,苦笑一声回答:“你们用的相机太贵,我买不起。”

 1993年9月,联合国在柬埔寨的维和任务圆满结束。根据联柬机构安排,各国维和部队相继撤离柬埔寨回国。

 磅逊港。日本工兵大队与我们同期装船,他们国内派来的巨轮早已停靠在另一个小码头。

 两个国家的工兵部队虽然语言不通,但却相处得很融洽。两国士兵们常常结伴来到沙滩上围坐在一起,像孩子般地玩着堆沙的游戏。他们用沙子堆成一个个小丘,在中间插一根木棍,一人一次轮流用手扒沙,谁使木棍倒下便告输。那个高个子日本军士每次赢得胜利时,都像孩子般地用手背蹭一下鼻子,然后“嘿嘿”地笑个不停,笑得那么憨厚。

 中国工程兵大队的一位战士捡到了一个腰包,里面有厚厚一沓美元和柬埔寨瑞尔,他按照工作证上的照片把腰包交给日本工兵失主。日本工兵3个战士抱着大箱的饮料来找这位拾金不昧的中国朋友,一定要求收下他们的心意。从此以后,两国士兵更成了好朋友,语言不通就用手写两个国家都共同使用的文字,虽发音不同却能看出意思。他们用这种独特的“聊天”方式能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帐篷里不时传出一阵阵欢声笑语。

 当然也有不和谐的音符。

 那天,一个日本军官见中国工兵一个战士将搭晒衣服的绳子拴在他们帐篷前的拉线上,不由分说就剪断绳子,短裤背心落了一地。战士们对於这种不友好的态度很气愤,去质问日本军官,但他傲慢地不予理睬。

 秦祖新政委(第二批)听说此事后,亲自来到这位日本军官面前与他讲道理,告诉他这种行为破坏了中日两国军人的传统友谊。起初日本军官还不以为然,当听到秦政委把几件衣服上升到这样的高度,又看到中国工兵拿着摄像机准备对准那几件落地的衣物时,有些胆怯地问:“你们这是要干什么?”

 秦政委非常干脆地告诉他:“我们要向联柬总部汇报!我们大队长和明石康先生非常熟悉,明石先生一定不会容忍你这种行为!”

 日本军官有些胆怯地问:“事情已经这样了,你们要我做些什么呢?”

 “你如果有悔过的诚意,就把这些短裤背心捡起来,亲自送到我们战士面前并赔礼道歉。”秦政委毫不留情。

 日本军官照秦政委的要求做了,战士们也觉得出了一口气。两国士兵照样在一起玩得很开心。

 在柬埔寨,中日工兵之间互动交流最多,这不仅仅因为联柬机构主席是日本人,更因为中日军队在血与火的战场上真正交手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