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旅记秦天命玄鸟

第230章 米!面!锁!

一行四个和尚,坐在廊下,竟大摇大摆的谈论起后人姓氏!

 直听得周边的青衣小官眼抽嘴动,一脸古怪之色。

 这几个和尚正经么?

 不正经的和尚能祈得雨来?

 别到时候长官把郡侯请来,结果发现是四个假和尚……

 假和尚被砍头无所谓,别连累大家伙一起吃挂落啊!

 如今连年干旱之下,纵使凤仙郡原先堪称富庶,这群官人一个个的曾经身家康泰。

 但到底也不过都是小吏,能抗住一年饥荒就不错了,到如今,可全都指望着郡侯发放的俸禄口粮保命呢!

 哪敢得罪郡侯,丢了这一身难得的青袍?

 届时,大家可都会沦为那些食不果腹之人,要么眼睁睁的躺在地上,虚弱无力到看着自己活活饿死!

 要么,就是和其他的贫民一同,抛下所有礼义廉耻,抢夺那一丝丝的生机!

 想想那些蜷缩在地,瘦骨嶙峋,无声无息,发黄发黑的枯燥一团,或者已经完全丧失了理智,双眼布满血丝,看谁都是贪婪阴沉之色的“疯子”……

 几个青衣小吏一想到此处,瘦削的身子便抖若筛糠,有心想上前试探师徒四人,又惶恐真若是“应梦贤人”,将会引来郡侯不快……

 好在,这纠结的心思无需多存,因为决定他们生死命运的郡侯——已经到了。

 “果真是贤人呼?下官乃天竺外郡,凤仙郡郡侯上官氏,见过老师父!还望老师父舍下大慈悲,运起神功,祈雨救民,拔济拔济!”

 …………

 那郡侯本在府衙批阅公文,看着那一封封官报上写的盗贼四起,存粮告急,愁的将笔一扔,坐在身后的红木官椅上,皱眉闭目沉思。

 自凤仙郡大旱之后,许是公文烦碌,他总是有心神不宁之感,还经常会想起因管教家中那个劣子,惹来妻子相护,一时口角之下,气得他推倒门前供桌的那日!

 “唉!”

 一想到那个顽劣不堪的犬子,以及总是偏袒偏护的发妻,郡侯的脸上就浮现烦闷郁躁之气,满心满念的,都是那瑟瑟发抖跪着的青年,以及那与他激烈争驳的妇人!

 至于那滚落一地的供品嘛……

 自然不会被堂堂郡侯放在眼里,左右都拿去喂狗了,又没浪费,惦记那玩意作甚?

 不过又想到因凤仙郡遭祸,为免一个不慎,连累妻儿老小陪他一同葬身在此地,早早已派人将他们护送去了王城,虽离得远了,但安全无虞。

 郡侯便暂散了对那对母子的“思念”。

 嗯,郡侯认为最近总是想起那日光景,许是因为太过思念家中妻儿了。

 毕竟自那日争吵后,妻子便带着孩子回了娘家暂住,后来气消了,欲要和好如初时,又因这大旱不能再相见。

 最后的相见相会之时,也就那满是气愤的一日了。

 如此一来,每当思念妻儿,便忆起那日光景,岂不正常?

 想起害自己如此焦头烂额的“罪魁祸首”,郡侯揉了揉额心,身心更乏,只盼着他昨夜梦遇的神人没有欺他,更不是他精神恍惚之下,随意做的自欺欺人的疯癫梦。

 他可是压上了官声,张贴了榜文在外,指望着那贤人祈到雨水,解他燃眉之急的!

 虽然凤仙郡破落至此,他的官声也基本破败殆尽就是了。

 也就在郡侯对那张榜文心生期望之时,有两个小官急匆匆的入衙禀报:

 “报!老爷!万千之喜!你让我们张贴榜文,等的应梦贤人到了!乃是自称从东土大唐而来,要往西天灵山取经的和尚!”

 …………

 因陈启一行人来得实在太巧,又因虽不知那东土大唐距此多远,但好歹是在天竺境内,西天灵山大雷音寺的名声,郡侯还是知晓的!

 敢放言去那里拜见佛祖取经的和尚,能是一般和尚吗?

 于是,便有了郡侯整起衣裳,脚步匆匆,直到那市口之处,朝那领头的僧人——陈启,行大礼的参拜。

 这就是那个闯下大祸,惹来报应的郡守?不,按照此地风俗,应该称呼为郡侯才对。

 看着那身着锦绣官袍,见面就拜的中年男子,陈启暗暗上下打量了番,才上前搀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