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铜台府寇员外斋僧
自离了天竺国都后,一路上又是安泰时节,恰逢春尽夏初,那沿路景色,真可谓是:
清和天气爽,池沼芰荷生。梅逐雨余熟,麦随风里成。草香花落处,莺老柳枝轻。江燕携雏习,山鸡哺子鸣。
而一行人走在西行大道上,朝餐暮宿,转涧寻坡,约摸半个月后,竟便再逢了一繁华城池。
“嘿,都说这西天灵山就在天竺境内,这都过了天竺国都了,怎么还没见着灵山啊?”
眺望着远方遥遥可见的城垣,八戒拿袖袍擦了擦额头因天气逐渐炎热起来而淌出的点滴汗水,挑着担子,摇头晃脑的对陈启几人抱怨道。
“呵,快了快了,不过你个呆子要是一首这样抱怨,那灵山可就远了远了。”
转头斜瞥了一眼八戒,铁棒正扛在肩头的猴子眼角带笑,悠哉悠哉的走在前方笑道。
“十天前猴哥你就这么说了,结果走到今天,山还没见着个影,城池倒是先遇到一个了,这灵山灵山,总不能藏在城里吧?等过了这城,还不知道还要走多少路了哩!”
八戒闻言嘟囔了一声,不过在注意到猴子投来的“死亡凝视”后,忙闭了嘴,反冲着对方咧嘴赔笑起来。
注意到这一幕的陈启和沙僧,皆嘴角含着笑意,无奈摇了摇头。
这呆子最近急得很,天天就想着早日到达灵山
——倒不是为了早点达成取经正果,而是因为在八戒死皮赖脸,永不间歇的对猴子软磨硬泡之下,终于是让烦不胜烦的猴子同意,待到取经过后,去赴那蟾宫宴时……
替这呆子求求情,看能不能让太阴星君高抬贵手,放八戒一马,也同意这厮随他们一同进入那蟾宫大门。
虽说猴子在这方面没打包票,但八戒似乎铁了心的认为,自家猴哥那齐天大圣的面子会很有用,只要开了口,太阴星君就会看在猴子的面上,捏着鼻子放这头猪崽进去。
而呆子自己,到时也就能顺理成章的参与蟾宫宴会,品一品那月宫里的琼浆玉露,赏一赏那广寒宫里,翩翩起舞的嫦娥仙子们……
所以最近这些天,每天天不亮,这呆子就积极主动的爬起来,又是烙饼,又是蒸馍煮粥,哐哐当当的,就为了催其他人早起吃完早饭,好铆足了劲赶路。
一路上也是伸长了脖子,盯着那远方前路,就等着第一个望见西天灵山。
当然,在这过程里面,因为有求于猴,八戒还再不敢违逆猴子,每每笑脸相迎的同时,那嘘寒问暖,关怀备至的卑微讨好模样,啧啧啧,陈启这个当师父的都没体验过!
笑闹中,这到达城池的路径虽长,但在走惯了路的一行人眼里也算不得什么,盏茶功夫,几人便踏过了城门吊桥,进入了这座不大不小的城池。
只是这城池之上未挂名匾,好奇自己等人又来到了何处的陈启,便随意找了两个在路边廊下坐着的大爷,行礼笑问道:
“阿弥陀佛,两位老施主有礼了,贫僧远道而来,途经贵地,还不知此地如何称呼?”
“唉,想当年,阿育王如何英雄了得……嗯?”
两位老者似乎在谈古论今,激情辩论着以往的各路英雄人物,忽见陈启走来插话,诧异的打量一眼这长相英俊,谦卑有礼的僧人后,忙起身还了个礼道:
“长老客气,客气,敝处算不上什么贵地,乃是铜台府,后面紧挨着的,还有一县,唤作地灵县也。”
“原来如此,多谢,多谢。”
虽然一时还没想起这铜台府地灵县是何地,他们一行人在此地又会遭遇何事,但还是不耽误陈启对这两位大爷谢过。
但在陈启转身准备领着猴子几人往西走时,却听后面的两人喊住他道:
“哎!长老,可曾吃过斋饭?我们这有个富员外,姓寇,常年礼佛斋僧,门前甚至还特意挂了个万僧不阻之牌。
长老若是饿了,不须募化,首过了此牌坊,南北街口,见一个坐西向东的虎坐门楼,就是他家,首接去就是,那员外天天就盼着有僧人过去吃斋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