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盛氏入京!(4k)(第3页)




    “过个几日,你那位贺家祖母估摸着就可抵达汴京。届时,我谎称生了病,你且回来一趟,自可查出究竟是哪里有问题。”盛老太太说道。



    盛老太太说出了自己的猜测:“依我之见,应是边疆苦寒,你小时候伤了身子根本,到时候让我那老姐妹开几服方子,吃了也就无碍。”



    “多谢祖母。”



    盛华兰心头安定不少。



    .......



    书房。



    江昭、盛纮、盛长柏、盛长枫几人手持湖笔,几道宣纸镇于书案,其上都有些许新书的字迹。



    盛纮一笔落下,又望了一眼江昭身前的宣纸,两相对比,赞道:“贤婿这笔字,实在是让人自愧弗如啊!”



    “岳父大人过誉。”江昭谦逊一笑。



    他的一手好字,练了近二十年,自是一等一的好字。



    不过,因公务的缘故,他的书法造诣还是以馆阁体为主。



    好字自然是好字,可要是相比起岳丈盛纮,那可就实在称不上让人“自愧弗如”。



    须知,盛纮科考之时的一手字,愣是让官家二十年不忘。



    这水平,才是真正的让人自愧不如。



    江昭望了一眼岳丈的字,笔力内敛、巧于工笔。



    相比起传世名家,差的也就是没有走出自己的路子而已。



    当然,表面上是只差一步,实则这一步也是“天赋”与“努力”的差距。



    一生,也未必能迈得出去。



    “长柏的字也不差啊!”江昭又望向盛长柏与盛长枫两人。



    只见盛长柏也是一手科考专用的馆阁体,望上去清秀规整,非常舒服。



    至于盛长枫,他也是练馆阁体,但笔力差了不少,相性之下似乎多了些心浮气躁。



    字其实还行,起码已经达到了科考用的水平,但放在江昭、盛纮、盛长柏这三人中,无疑算是差等。



    盛纮望向二子的字,赞同道:“长枫这字,的确是还得磨磨。”



    “父亲和姐夫说的是,长枫听教。”面对父亲盛纮,盛长枫还是很听话的。



    甚至,就连面对二哥哥盛长柏,盛长枫也非常听话。



    唯一的缺点,可能是有时候少年意气,一经小娘挑逗,未免会凭空生出少许不服气。



    “你二人都是天资不俗,要是好好苦读一场,未尝不能读书为官。”江昭望向两人,着重望了一眼盛长枫。



    事实上,盛长枫的读书天资也是上佳水准,否则也不可能考得上进士。



    有望考上进士的人,无一不是千里挑一的人物。



    “长柏、长枫,的确是有点读书的资质。”



    盛纮抚须,提笔蘸了蘸墨水,说道:“老夫任职泉州期间,曾有恩于一位庄学究。这位庄学究乃是一位仕途不顺的举人,教出过好几位进士功名的学子。



    过些日子,待安定下来,修书一封,请他入京办一场私塾。长柏、长枫好好学一学,未尝不能出头。”



    “庄学究?”江昭点了点头。



    要教出进士,一则仰赖于学生的读书天资,二则仰赖于老师的学识水平。



    庄学究教得出几位进士,已经算是学识上佳的老师。



    毕竟,绝大多数进士,要么是出自地方大族,有致仕荣休的长辈教导,要么是出自一些厉害的书院,有大师级别的老师。



    或者就是江昭、曾巩一样的幸运儿,老师干脆就是宦海顶级的人物。



    而无论是致仕荣休的官员,亦或是宦海活跃的官员,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先生。



    庄学究这种仕途不顺,一直教书,甚至愿意教私塾的人,实为少见。



    说到底,但凡是个举人,就有机会为官一方,鲜少有人主动去教书。



    “既如此,那就好好学。”江昭淡淡一笑:“有个进士功名,起码前程不是问题。”



    盛长枫心头微喜,连忙行了一礼:“谢过姐夫。”



    盛长柏望向姐夫,拱着手点了点头。



    江昭罢了罢手,提笔练字。



    起码未来十年的时间,他的老师韩章都是宦海最顶级的人物。



    十年过后,江昭也有信心达到三四品。



    届时,适当照拂一两位进士,自然不是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