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原计划,攻辽东(第2页)
在这种动荡不安的局势下,上京城的官员们纷纷开始为自己谋后路。他们知道,大辽的覆灭只是时间问题,而他们必须在乱世中找到生存的机会。于是,各种暗中的联系和勾结开始悄然展开。
有的官员开始秘密联系女真人,试图投靠完颜乌乃,希望能在女真人的新政权中谋得一席之地。女真人近年来势力不断壮大,他们的崛起似乎已经不可阻挡。这些官员认为,投靠女真人或许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和地位。
另一些官员则选择联系兴汉军。兴汉军在最近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成功击退了大辽的进攻,并俘获了大量辽军。他们的实力不容小觑,而且他们的目标是恢复汉人的统治,这对一些汉人官员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这些官员希望通过投靠兴汉军,能在未来的汉人政权中获得重用。
然而,尽管鞑靼部落的势力强大,但上京城的官员们却没有人愿意去联系他们。谁愿意去那片一望无际的草原呢?
草原上的生活艰苦,而且鞑靼部落的统治方式与中原的官僚体系截然不同。对于习惯了中原繁华生活的官员们来说,草原上的生活无疑是难以忍受的。
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女真人或兴汉军,这两个势力都更有可能建立一个类似于中原的政权,让他们能够继续享受现有的生活和地位。
在这种人心惶惶、各寻出路的混乱局势中,大辽的上京城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秩序和安宁。
官员们的背叛和勾结,使得原本就脆弱的政权更加摇摇欲坠。
而鞑靼部落的再次南下,无疑是在这已经破裂的堤坝上又狠狠地推了一把。大辽的覆灭,似乎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了。
李云湛看着一堆信件,这是辽国许多官员的投诚信。这也让原本李云湛东征的计划想法有了变动。李云湛原本想在拿下中京后,主力挥师东进,一举拿下辽东。然而,随着鞑靼部落再次南下,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上京城人心惶惶,中京道已经失陷,大辽的覆灭似乎已成定局。在这种情况下,李云湛不得不重新评估战略。
从军事角度看,上京周围大多是草原和丘陵地带,这种地形虽然适合游牧民族的活动和生活,但在防御外敌入侵时,相比中原地区那种有高山大河等天然屏障的城市,其自然防御优势并不明显。辽国敢立都于此,完全是因为其控制了北方草原,能够利用草原的广阔和游牧民族的机动性来抵御外敌。然而,随着鞑靼部落的崛起和女真人的强大,辽国的这种优势已经不复存在。
因此,李云湛在制定战略时,压根就没有打算立即攻打上京城。
古人并不知晓这些,但李云湛作为一个穿越者,对后世的情况了如指掌。他非常清楚东北地区在未来的重要性。东北地区不仅拥有广袤的黑土地,其肥沃程度堪称世界第三,而且还蕴藏着大量的工业矿产资源。这些资源对于一个国家或势力的发展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现在东北地区是一个广袤的区域,涵盖了外东北的大片土地。这使得东北地区在战略上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李云湛深知这一点,因此他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计划。首先,他要巩固中京的战果,确保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地位稳固。然后,他将逐步向辽东地区推进,逐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最终,他的目标是将整个东北地区都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下。这样一来,他不仅能够拥有丰富的资源,还能为他未来的军事行动提供坚实的基础。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东北地区都将成为他的重要战略支撑点。
李云湛站在桌前,凝视着眼前那堆积如山的投诚信件,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觉。这些信件如同一座小山般高高耸立,每一封都代表着一个人的期望和诉求。
这些信件来自上京城的各个角落,有的来自权贵之家,有的则是普通官员。它们或用华丽的纸张包裹,但无一例外的是,每封信都承载着写信人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