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朝廷做中间商(第2页)

 赵祯听了包拯的话,微微皱起眉头,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用低沉的声音说道:“包卿啊,就算余靖并未收受雍邦的贿赂,但是他导致我大宋官盐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这可是不争的事实啊。而且,雍邦的精盐大量流入我大宋,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朝廷的赋税收入,更是对我大宋经济的一种冲击。若是不追究余靖的责任,又该如何向天下百姓交代呢?”

 包拯听后,面色凝重,他微微拱手,向赵祯行了一礼,然后沉声道:“官家,臣明白您的担忧。然而,追究责任固然重要,但前提是必须查明真相。若余靖大人确有失职之处,理应受到处罚。但若是要给余大人强加受贿之罪,臣万万不能答应。”

 包祯闻言,微微一怔,他的目光如剑般直直地盯着包拯,似乎想要透过包拯的眼睛看清他内心的真实想法。片刻之后,赵祯才缓缓开口,沉声道:“包拯,你这是何意?难道你认为朕会无端冤枉余靖不成?”

 包拯毫不退缩,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与赵祯对视着,说道:“官家,臣绝非质疑陛下。只是臣深知,朝堂之上,一言一行皆关乎天下公理。若无确凿证据便定余靖受贿之罪,不仅会让余靖大人蒙冤,更会寒了天下臣子之心。臣愿以性命担保,彻查此事,还余靖大人一个清白,也给朝堂一个交代。”

 赵祯见包拯如此坚持,目光微微闪动,似乎在权衡着什么。片刻后,他长叹一声,语气稍显缓和,说道:“包拯,你素来以公正严明着称,朕也知你一心为公。既然你如此笃定,那便依你,彻查此事。

 包拯听到这话,心中一喜,连忙拱手道:“谢陛下恩准!臣定当全力以赴,查明真相,以维护朝堂的公正。

 包拯见状,沉声说道:“官家,臣认为朝廷需认真对待雍邦精盐之事。雍邦精盐,关乎民生福祉,若能妥善利用,可为朝廷带来丰厚财赋,也能让百姓受益。臣有一法,可使雍邦精盐之事大有可为。”

 赵祯:“哦?你且说说,是何良策?”

 包拯微微一顿,接着说道:“官家,其实全面查禁雍邦精盐,并非长久之计。雍邦精盐品质上乘,深受百姓喜爱,若一味禁绝,只会让私盐贩子有机可乘,扰乱市场,最终苦的是百姓。臣以为,不如由朝廷出面,购得精盐,再售卖于百姓。如此一来,既能保证精盐的品质,又能稳定盐价,让百姓用得起盐,朝廷也能从中获取一定的财赋,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