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大宋版内阁

几日后,早朝时分。大臣们分列两班,山呼万岁之后,朝堂陷入一片寂静,只等赵祯开口。赵祯坐在龙椅上,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清了清嗓子说道:“近日,朕对我大宋朝堂理政之法,有了一些新的思索。诸位爱卿,想必也都清楚,如今朝堂诸事繁杂,为了能更好地处理政务,集思广益,朕有意做出一些改变。”


 大臣们听闻此言,不禁面面相觑,心中暗自揣测皇帝的意图。这时,赵祯微微点头,给了站在左侧的翰林学士王珪一个暗示。王珪心领神会,出列跪地,拱手说道:“官家圣明!臣近日也在思索,北方大雍的内阁制度,似乎有值得我大宋借鉴之处。大雍的内阁,由数位大臣协同处理政务,听闻成效显着。我大宋不妨仿照此举,设立一个议政团,挑选几位德才兼备的大臣,共同商议国家大事,如此或可让决策更为周全,也能提高政务处理的效率。”


 刚说完,文彦博便微微皱眉,上前一步说道:“官家,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啊。大雍与我大宋国情不同,其内阁制度贸然搬来,恐有水土不服之嫌。我大宋朝堂历经数代经营,现有制度保障了朝廷的平稳运转,若轻易改动,万一引发混乱,那后果不堪设想。”


 赵祯目光温和地看向文彦博,说道:“文相所言,朕也考虑过。但如今我大宋面临内忧外患,诸多事务亟待处理,单靠朕与诸位爱卿现有的理政方式,有时难免力不从心。这议政团的设立,并非全盘照搬大雍,而是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此时,欧阳修站了出来,神色诚恳地说:“官家,王学士所言,亦有几分道理。若能挑选合适之人组成议政团,集众人之智,或许真能为朝廷分忧解难。只是,这人选的确定,以及议政团权力的界定,需谨慎斟酌。”


 随着欧阳修话音落下,不少大臣纷纷附和。韩琦目光闪动,上前一步说道:“官家,欧阳公所言甚是。以臣之见,若这议政团能妥善设立,实乃我大宋之幸。如今朝堂诸事繁杂,众人拾柴火焰高,若有这样一个议政团体,想必能大大提升政务处理的效率。”韩琦心中清楚,若自己能进入这议政团,权力与影响力必将更上一层楼,这对他实现政治抱负无疑是一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