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大宋版内阁(第2页)


 紧接着,苏舜钦也站了出来,兴奋地说道:“官家,大雍能凭借内阁制度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我大宋借鉴一二,必有好处。至于人选,自然是要选那些有真才实学、心怀天下的臣子。如此一来,议政团定能为大宋的繁荣出谋划策。”苏舜钦同样期待着能在这个新的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获取更多权力来施展自己的才华。


 丞相贾昌朝的脸色却愈发难看,他怎么能愿意这样的事情发生,这分明就是在分自己的权力。只见他微微眯起眼睛,向前踏出一步,双手抱笏,朗声道:“官家,臣以为此举不妥。我大宋现有朝堂制度,历经数代完善,已然成熟,各项事务皆能有序运转。如今贸然仿照大雍设立议政团,看似能集思广益,实则隐患重重。”


 赵祯微微皱眉,目光落在贾昌朝身上,问道:“贾丞相,你且说说,这隐患在何处?”


 贾昌朝心中一凛,但仍硬着头皮说道:“官家,这议政团一旦设立,诸多事务需经其商议决策,必定会与现有权力体系产生冲突。且不说权力划分难以精准界定,倘若议政团成员之间意见不合,各执一词,反倒会延误政务,降低效率,届时朝堂之上恐会陷入混乱。再者,我大宋臣子皆各司其职,能力品行皆受官家与朝堂的考验与监督,如今凭空多出一个议政团,选拔成员的标准难以确定,若不慎让一些心怀不轨之人混入其中,后果不堪设想。”


 话音刚落,年轻气盛的苏舜钦忍不住挺身而出,拱手对着赵祯,言辞激昂地说道:“官家,贾丞相所言虽有几分考量,然其论断太过片面!今时不同往日,我大宋内外交困,若因循守旧,不思变革,何以图存?议政团之设,旨在广纳良言,汇聚众智,共襄国是,又怎会如贾丞相所言,致朝堂混乱?”


 说罢,苏舜钦转头看向贾昌朝,毫不退缩地继续说道:“贾丞相,您久居相位,执掌朝堂诸事,固然劳苦功高。但时代变迁,局势复杂,非旧制可应万全。若因一己之私,以诸多借口阻拦变革,实非为臣之道。选拔之标准,官家与诸臣共商,自可严谨周全,岂会让心怀不轨者有机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