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两宫议政谴重臣 伯涵献策围安庆(第2页)
于是,曾国藩微微躬身,沉吟道:“太后,如今战事紧急,他们仍在前线指挥,若此时严惩,恐影响军心。臣以为,可先对他们进行警告,命其戴罪立功,务必尽快收复失地。”说到这里,曾国藩等了一会,见帘后的慈禧太后没有出声,便接着道:“李鸿章和左宗棠的军事行动虽有不力之处,但太平军的突围也实属意外。臣以为,除了警告他们,还应调整军事部署,加强围剿力度。或许可以调派更多军队增援,形成对太平军的合围之势。” 慈安太后性子虽软,但再维护大清统治的大是大非上还是有自己的坚持,她看向身边的慈禧道:“妹妹,我看此时追究责任,不如激励他们奋勇杀敌,以挽回损失。且李鸿章的淮军和左宗棠的湘军仍是平叛的主力,不可轻易动摇他们的军心。”
慈禧太后听着大臣们的建议,心中权衡。她深知此时稳定局势最为重要,严惩李鸿章和左宗棠虽能平息朝堂上的一些议论,但可能会导致前线军心大乱,影响整个战局。正好慈安天后出面,自己正好卖个人情给慈安,敲打曾国藩的目的也达到了。
于是,她点了点头,说道:“姐姐说得好,那就依诸位爱卿所言。恭亲王,拟懿旨,对李鸿章和左宗棠进行警告,命其戴罪立功,务必尽快收复池州和安庆。同时,任命曾国藩为钦差大臣,调江西的刘坤一增援,加强围剿。” “臣等遵旨!”众臣齐声应道,声音洪亮,回荡在大殿内。 待旨意下达,慈禧太后又转向曾国藩,问道:“伯涵(曾国藩的字),你作为这个总体战略的负责人,可有何具体的围剿计划?” 曾国藩拱手道:“太后,臣已拟了一个初步方案,还望圣裁。“
帘后的两宫太后互相对望一眼,都对这个老臣做事周密,考虑详尽的风格颇为赞赏。慈禧太后微微颔首,示意曾国藩继续说下去。
曾国藩清了清嗓子,详细道:“首先,我们要加强安庆和池州周边的防御工事,构建起一道坚固的防线,防止太平军借此进一步扩张势力。沿线州府应准备足够的木材、石料等物资,确保工事的坚固与耐久。命江西巡抚刘坤一安排精锐部队驻守关键位置,确保防线的稳固。 其次,由李鸿章率领淮军主力从水路进攻,利用淮军的水师优势,封锁长江水面,切断太平军的水上补给线;左宗棠则率领湘军精锐从陆路进攻,凭借湘军的强悍战斗力,正面冲击太平军的防御阵地。两路大军相互配合,形成合围之势,将太平军困于安庆和池州之间,予以歼灭。再次,加强情报收集工作。臣已安排专人负责与前线的谍报人员联系,及时了解太平军的兵力部署、军事行动以及内部情况等信息。同时,与地方官员和百姓保持密切沟通,广泛收集民间的情报资源,以便随时掌握太平军的动向,及时调整围剿战术。” 慈禧太后微微颔首,表示认可。曾国藩继续道:“此外,臣还考虑到了后勤保障问题。为确保大军的粮草供应,已安排专人负责筹备和运输粮草等物资。同时,建立了多个临时粮仓,用于储存粮食,以备不时之需。在运输过程中,加强护送力量,确保粮草安全抵达前线。 “最后,臣认为要注重对太平军的瓦解工作。通过发放传单、喊话等方式,向太平军宣传朝廷的政策和优待条件,争取其内部的投降和叛变,从而削弱太平军的战斗力。” 慈禧太后听完,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伯涵考虑得十分周全,此方案可行。望你尽快将其付诸实施,务必早日平定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