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太平天国当王爷参悟天地一条鱼

第196章 乞丐无资遭刁难 书生赋诗斥贪官(第2页)

 这首诗很快就在光州城内传开了,百姓们纷纷议论,对李二郎的残暴统治更加不满。李二郎得知此事后,心中大怒,他派人四处搜捕阿贵,可阿贵早已躲了起来,不知去向。

 就在光州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时,同治五年初,在萧有和的大力撮合下,张禹爵部捻军与太平军余部摒弃了前嫌,双方合作后,改称捻太联军。这支部队在豫南势如破竹,连下商城、固始,又在曹家寨大捷中打死了增格林沁,一时间,捻太联军军威大震。周围不堪忍受清政府压迫的百姓扶老携幼,纷纷逃往捻太联军控制区寻求庇护。

 光州城的百姓被“李抗税”盘剥得生不如死,听到说捻太联军的治下耕者有其田,百姓们便奔走相告,纷纷暗中商议投奔。

 光州百姓们的投奔,让捻太联军的主要负责人便如同瞌睡了有人送枕头。萧有和便决定善待他们,照规矩给他们分田,并动员他们加入农会。

 这天萧有和找到光州来投的百姓问话。闻听李二郎劣迹,当即觉得这光州又添必取的理由:“这等贪官污吏,误国殃民!我捻太联军所到之处,铲除贪腐,光州百姓受苦太久,不日必解光州之困!” 马上找来洪天娇,商量后,决定派出李蓉发前去侦察光州军情。

 接到任务后,李蓉发乔装打扮成一名行商,混进流民队伍,潜入光州城,开始了他的侦察行动。

 当然,在城门口李蓉发就被衙役盘剥了一番,硬是说其贩卖违禁品,被勒索了一两进城税。大家可能对一两纹银的进城税没有什么概念,我们打个比方来说,在同治五年的时候,一两纹银的购买力如下:大米:一两纹银可以购买100多斤普通大米。鸡蛋:一两纹银可以购买400多个鸡蛋。房屋:在北京,一两纹银可以租到一套占地半亩的四合院。其他物资:一两纹银换算成制钱是3000多文,而一斤猪肉约20文钱,一亩良田约7两银子。综合来看,1866年一两纹银的购买力相当于现代人民币的300-500元左右。

 进城后,李蓉发寻了一家酒馆,刚坐下,就听邻桌酒客在那里窃窃私语,一个食客嘀嘀咕咕道:“听说这李抗税,贪得无厌,为捞回捐官的花费,巧立名目,盘剥良善,祸害乡里。“同桌的另一个食客不解道:”怎么叫李抗税呢?“那人就笑说了这李抗税的由来。又有一个食客道:”我还听说这个知县好色如命,来到光州当知县不足两年,家里便娶了三房姨太,这还不算,三天两头还往青楼跑,把咱光州的姑娘都祸害苦了!” 同桌的人纷纷点头附和,说到动情处,还指天画地。

 李蓉发听力好,将他们的这些言论一字不漏的记入了心中。

 吃着饭,李蓉发又留意到一个送菜的农人。那农人身材魁梧,古铜色的皮肤上满是尘土与汗渍,青筋在手臂上暴起。他满头大汗,头发湿漉漉地贴在额头上,一滴滴汗珠不断地顺着下巴滴落,砸在衣襟上。他正找酒馆老板讨了一角酒,坐在门边,一边擦拭着额头的汗水,一边大口地喝着解乏。李蓉发注意到他的菜分量比较大,足有一大车菜,这不是普通酒楼饭店能吃得下的。

 李蓉发灵机一动,便让店老板送了一角酒给他,借机与他搭话,问他的菜要送去哪里,那农人得了好处,自然是知无不言。他告诉李蓉发自己是给这光州城得绿营送菜。李蓉发不动声色,他们继续聊着家常,说着今年收成不好,日子难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