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太平天国当王爷参悟天地一条鱼

第282章 招安还是抗争(第2页)

 他心中另有盘算:若能劝降成功,不仅能免去一场厮杀,更能为自己博一个 “智计过人,堪比诸葛” 的名声,将来上报朝廷,亦是一桩不小的功绩。至于黄矮子、李蓉发之流,不过是草莽武夫,岂会不懂 “识时务者为俊杰” 的道理?

 主意已定,李文渊挑选了一位能言善辩的老秀才,备了一份 “招安” 文书,又特意让亲兵带上两坛归德府的名酒,作为 “见面礼”。临行前,他反复叮嘱老秀才:“务必向那黄、李二人言明,只要放下武器,归顺朝廷,既往不咎,尚可保其性命。若执迷不悟,天兵一到,玉石俱焚,悔之晚矣!”

 老秀才揣着文书,战战兢兢地跟着两名亲兵,朝着虞城方向而去。

 此刻的虞城县城,城门紧闭,城楼上插着几面破旧却依旧鲜红的旗帜,上面依稀能辨出 “太平天国” 的字样。城门口站岗的太平军士兵,虽然个个面黄肌瘦却眼神锐利,腰间别着大刀,肩上扛着土铳,警惕地扫视着四周。

 老秀才被带到县衙大堂 —— 如今已变成了黄矮子和李蓉发的指挥部。堂内陈设简陋,几张破旧的桌椅,墙上却贴着几张用毛笔写的告示,字迹歪歪扭扭,却赫然写着 “均分土地”、“农会万岁” 等字眼。

 黄矮子身材矮壮,虎背熊腰,面貌并不起眼,但双眼却炯炯有神。此刻正不耐烦地剁着一块牛肉,旁边的火塘上架着铁锅,飘出阵阵肉香。李蓉发则坐在一旁,低头看着一张手绘的地图,他约莫二十三四岁,衣着朴素,脸上带着风霜,眼神却异常明亮冷静,与黄矮子的粗犷形成鲜明对比。

 “就是你们两个?” 老秀才强作镇定,展开文书,“我乃归德府顾大人麾下使者,特来传达朝廷旨意……”

 他摇头晃脑地念完了招安文书,又把李文渊的 “恩威并施” 之词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遍,最后堆起笑容:“两位壮士,如今大势已去,何必再做这逆天之事?李大人怜才爱士,若肯归顺,定能给两位谋个好前程……”

 “放你娘的狗屁!” 黄矮子猛地将手中的刀剁在案板上,震得铁锅都跳了一下,“什么李大人?什么朝廷旨意?当年你们烧杀抢掠的时候,怎么不说‘仁德’?如今老子占了这破县城,倒想起招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