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沙童1(第2页)
第一,海市蜃楼,强光下地表热空气密度剧变导致的光线折射,会扭曲甚至凭空制造远处景物的虚像,其中绿洲幻象最为典型,极易引诱脱水者走向错误方向。
第二,流沙陷阱,特殊结构沙层在水分饱和或外力扰动下会液化,吞噬重物。
第三,方向感迷失。在极度单调、缺乏参照物的沙漠环境中,尤其在沙暴、强光或疲劳状态下,人类的方向感会严重错乱,产生‘鬼打墙’效应。至于所谓的‘变路’,更可能是流沙移动、沙丘形态快速改变或沙暴后地貌完全被覆盖导致的路径消失。”
她抬起头,目光扫过老骆驼和陈默:“沙童传说,本质上是先民对沙漠未知危险和自身脆弱性的恐惧投射,将这些现象人格化、精怪化。我们的设备,”她拍了拍手边的仪器箱,“就是为了探测和解析这片区域真实的物理异常,揭开‘鬼唱’的声学本质,用科学数据替代迷信传说。”
“听见没?老骆驼!”张强像是找到了靠山,腰杆都挺直了些,“林博士说了,都是幻觉!科学!咱有机器,怕啥!”
老骆驼浑浊的眼珠转向林薇,又看了看她那些闪着指示灯的精密仪器,布满皱纹的脸上没有任何被说服的表情,只有更深沉的忧虑。他摇了摇头,没再争辩,只是从喉咙深处发出一声长长的、含混的叹息,像风吹过干裂的河床。他重新望向窗外,嘴唇无声地翕动了几下,像是在默念着什么古老的咒语或祷词。
陈默敏锐地捕捉到了老骆驼这个细微的动作,他不动声色地再次调整了一下摄像机,镜头稳稳地框住了老骆驼那沉默而凝重的侧影。直觉告诉他,这个老向导的沉默和担忧,分量可能比林薇所有的仪器读数加起来还要重。一种混合着兴奋与隐隐不安的情绪在他心底滋生。未知的危险?绝佳的纪录片素材?这两者在“鬼唱沙”这片土地上,似乎正纠缠不清。
车子继续在死寂的戈壁滩上颠簸前行。车窗外除了单调的黄色,还是黄色。时间仿佛也被这酷热和荒芜凝固了。只有车轮碾过砂石的沙沙声和空调的低鸣在车厢里回荡。
不知过了多久,前方单调的地平线上,景象开始有了些微的变化。不再是相对平坦的砾石戈壁,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连绵起伏的巨大沙丘。这些沙丘形态各异,线条在炽烈的阳光下显得异常柔和,却又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压迫感。
它们像凝固的金色巨浪,层层叠叠,一直涌向天际,将更远处完全遮蔽。空气似乎变得更加干燥灼热,连呼吸都带着砂纸摩擦喉咙的感觉。
“注意,我们即将进入目标区域外围,典型的流动沙丘地貌区。”林薇的声音打破了沉闷,“赵工,检查一下所有声波接收单元的状态。张强,降低车速,注意沙地软硬变化。”
坐在林薇旁边的赵工是个四十岁左右的技术男,戴着厚厚的眼镜,闻言立刻埋头在一台复杂的多通道声学分析仪上操作起来,手指飞快地在键盘上敲击。仪器屏幕闪烁着各种波形图和数据流,发出轻微的嗡鸣声。
“主接收阵列信号稳定,增益正常。次声通道……嗯?”赵工突然顿住,推了推眼镜,凑近屏幕仔细看着,“奇怪……背景噪声在特定频段有轻微抬升,像是……某种微弱的周期性干扰?”他手指在触控板上滑动,调出一个频谱分析界面。
“具体频段和特征?”林薇立刻凑过去看。
“集中在0.5到5赫兹之间,强度很低,但波形有规律,不是风噪的随机谱。有点像……极低频的嗡鸣?或者……某种机械震动?”赵工的语气带着困惑,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标注着参数,“持续时间很短,刚出现不到十秒,现在又消失了。gps信号……嗯?刚才好像也跳了一下?”
张强下意识地看了一眼仪表盘上的车载gps导航屏幕,嘟囔道:“没跳啊?一直指着呢,方向没错。”
“可能是瞬间的电磁扰动,或者仪器本身的基线漂移。”林薇谨慎地说,但眉头已经微微锁起,“继续监测。陈默,你的摄像机有没有安装特殊声学麦克风?或许能捕捉到一些环境音。”
“有指向性长焦麦,”陈默回答,同时迅速检查了一下摄像机的外接麦克风设置,“不过主要收风噪。需要我录一段环境音吗?”
“可以,录几分钟原始素材备用。”林薇点头。
陈默立刻将摄像机对准窗外连绵的沙丘,开启了录音功能。镜头里,巨大的沙丘在热浪中微微扭曲,投下深邃的、几乎呈墨蓝色的阴影。沙脊的线条锋利如刀,在强烈的明暗对比下,显得既壮美又潜藏着某种难以言喻的孤寂和……诡异。有那么一瞬间,陈默似乎看到远处一座高大沙丘的背阴面,沙粒似乎极其轻微地、不符合常理地向下滑落了一小片,就像有什么东西刚刚从那里快速溜了下去。但热浪扭曲着空气,影像模糊不清,等他凝神再看时,那里只有一片死寂的、纹丝不动的沙坡。也许是眼花?也许是沙丘自然的小规模流泻?他甩甩头,将镜头推得更远。
“老骆驼,”陈默一边拍摄,一边状似随意地问,“您刚才说沙童会弄出小孩儿的声音?具体什么样的?”
老骆驼沉默着,眼睛死死盯着前方越来越近的巨大沙丘群,仿佛那里潜藏着择人而噬的猛兽。半晌,他才用那种砂纸摩擦般的嗓音低沉地回答:“说不清……有时候像小娃儿光着脚在干沙子上跑,‘嚓嚓嚓’‘嚓嚓嚓’的,又轻又快,就在你耳朵边儿上,可一回头,啥也没有。有时候……像哼歌,不成调,呜噜呜噜的,听不清词儿,飘乎乎地,一会儿左一会儿右,勾着你往岔道上走……”他的描述带着一种身临其境的寒意,让车厢里好不容易被林薇的科学解释驱散的那点诡异感又悄然弥漫开来。
“林博士,”赵工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那个低频干扰……又出现了!这次持续时间稍长,大约十五秒。强度……比刚才略高一点点。而且……gps定位坐标刚才出现了一次瞬时偏移,大约……偏离了预设航线三十米左右,很快又校正回来了。记录下来了。”
“三十米?”林薇的脸色真正凝重起来。在毫无参照物的沙漠腹地,三十米的误差在视觉上可能毫无察觉,但累积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她迅速调出平板上的导航地图和实时轨迹对比。“轨迹记录显示,我们过去五分钟的实际路径确实有一个微小的、弧形的偏离,正好对应那个干扰时段。张强,你刚才驾驶时有没有感觉方向盘有异常?或者地面有特殊的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