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宫史与枫言

第151章 立足之道,为兄筹谋(第2页)

 刘言宜明白自己在宫中已是如履薄冰,便在信中告诫。

 “兄长,如今妹妹能帮你的也只有这些了,妹妹在宫中十分不易,你万万不可出去招摇。”

 刘佐刚虽未入仕,却也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便回信表示明白。

 待到他满心欢喜地拿着文书去兰台报道,原以为这兰台不过就是抄抄写写,却没想到兰台之中皆是各地大儒在此校书立述。

 这些人不是皇亲贵胄,便是显贵之子,还有便是拔尖的寒门子弟,他能入兰台,自然是刘言宜帮了大忙。

 又听同舍郎劝道,“这书佐不过是散官,贤弟不如在兰台好好学几年,或有人赏识,寻个正经的职位。”

 刘佐刚心中一惊,连忙询问。

 “那小弟当如何?”

 那人笑笑,不紧不慢。

 “刘贤弟何不拜几位大儒为师? 这几位大儒,虽没有实权,但家里多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便是他们中随便一位肯收你为学生,你以后的前途也不可限量。”

 他有些心动,但又有些犹豫。

 “这……恐怕不太妥当吧。”

 同舍郎看他这副模样,忍不住笑了笑。

 “贤弟可是在顾虑令妹?”

 刘佐刚点点头。

 “正是,小妹如今在宫中不易,我若拜了这些人为师,只怕会给小妹惹来麻烦。”

 那同舍郎摇了摇头。

 “刘贤弟,你这是想岔了。你若能拜一位大儒为师,学有所成,今后不管是入仕还是做别的,都能帮到令妹。 如今令妹在宫中,虽得宠,却也不是十分稳固,若你能有所成就,不也能为她撑腰么?”

 刘佐刚看向那人神色,如今他踏入京城,是皇上首肯,与妹妹同气连枝,自不能随意站队,为人利用。

 同舍郎见状,又劝道。

 “刘贤弟,这世间之事,本就难以两全。你若想有所作为,就需有所取舍。 若是只想着明哲保身,那这辈子也就只能如此了。”

 刘佐刚心中纠结,他自幼饱读诗书,自然也想有一番作为。

 那同舍郎看着他这副模样,便也不再劝。

 “罢了罢了,贤弟还是好好想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