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宫史与枫言

第200章 委婉谏言,册槿贵妃(第2页)

 李夕静看着那小小的一团,伸出手,轻轻摸了摸孩子的小脸,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

 这是她的孩子,血脉相连的骨肉。

 “皇上驾到——”

 殿外传来太监尖细的通报声,李夕静忙要起身,却被一双温热的手按回榻上。

 “爱妃刚生产完,不必多礼。”

 陆丹恂身着常服,坐到榻边,目光落在她怀中的婴孩上,伸手轻轻碰了碰孩子的脸蛋。

 “朕已拟旨,晋你为贵妃,赐号‘槿’,长生殿是贵妃规格的独殿,日后便只你与孩儿居住。”

 他顿了顿。

 “另按例封赏家族,朕记得你家乡在并州?”

 李夕静指尖一颤,垂眸掩去眼中的黯然。

 “回皇上,臣妾家中……已无音讯多年。”

 陆丹恂眉头微蹙,似在回忆什么,片刻后道。

 “朕记得你入宫时提过,家乡在朔方郡沃野县?”

 他转头对随侍的梁冠吩咐。

 “去查查贵妃的家人,若还在世,接来京城团聚。”

 李夕静眼眶一热,险些落泪。

 十七年了,自从她离开那个边塞小村,就再未收到过只言片语。父母是否安好?兄长与大嫂的婚事可还顺利?小妹是否家庭幸福?

 这些念头在无数个深夜里啃噬着她的心,如今竟有望得一个答案。

 “臣妾……谢皇上恩典。”

 她声音哽咽,怀中的孩子似有所感,扭了扭身子,发出细微的哼唧声。

 陆丹恂伸手接过婴孩,动作娴熟却小心。

 “朕拟名‘弘’,取‘弘毅宽厚’之意。”

 李夕静望着皇帝怀中那个小小的生命,忽然想起十七年前离家的那个清晨。

 桑干河畔雾气朦胧,她背着简陋的行囊,怀里揣着算命先生那句“可登凤凰台”的预言,带着浣英头也不回地踏上未知的旅途。

 如今,她距站在凤凰台上,仅两步之遥。

 八月中旬,寿春宫后殿畅音阁。

 刘言宜自那日听过徐络的筑声后便一病不起,她向来胆小,本就有心病,被那急弦一激,回去便发起了高热,折腾了几日才见好转。

 待她病愈后的第三日,秀儿抱着个油纸包小跑进了畅音阁,油纸边缘洇着金黄的油迹,散出一股焦香混着麦香的气息。

 “主子快看!兰台的刘大人差人送东西来了!”

 刘言宜正在软榻上小憩,听得秀儿的声音,迷迷糊糊地睁开眼。

 秀儿轻手轻脚地走到榻前,将油纸包搁在榻边案几上,小心翼翼地打开纸包,露出里面十几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煎饼,薄如蝉翼,边缘微卷,还带着温热的温度。

 刘言宜闻着香味,肚子不争气地咕咕叫了起来。她撑着身子坐起来,揉了揉眼睛,看着案几上金灿灿的煎饼,唇角不禁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