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宫史与枫言

第237章 浮出水面,联结符号(第3页)

 芬儿轻手轻脚地进来,手里捧着一个小托盘,上面放着一碟热气腾腾的蟹肉韭菜芽蒸饺。

 “小主,用些蒸饺暖暖身子吧?今日冬至,好歹应个景儿。”

 祁若夏“嗯”了一声,起身走到桌前坐下。

 芬儿将蒸饺推到她面前,小声道。

 “今儿个膳房做了两样馅儿的,奴婢让诸葛师傅特意给小主留了一碟蟹肉韭菜芽的,小主最爱这个。”

 祁若夏执起银箸,夹起一个尚在微微冒着热气的蒸饺。蟹肉鲜嫩,韭菜芽脆生,是熟悉的江南味道。

 她轻轻咬了一口,唇齿间满是鲜香,胃里也暖暖的,熨帖得很。

 芬儿见她吃得香甜,眼底也泛起笑意。

 “小主慢些吃,不够奴婢再去给您盛一碗。”

 说着,又给她添了些热茶。

 祁若夏点点头,慢条斯理地吃着蒸饺,一边听芬儿絮絮叨叨地说着今儿宫里各处都添了什么新鲜物什,又有哪些人在观灯时闹出了什么趣事。

 这蒸饺确实味道不错,冬夜漫长,吃食总要暖胃。想想宫里别的娘娘们,怕是此刻还在宴上对着歌舞觥筹交错,心里不由生出几分安逸。不知不觉间,她便吃下了整碟饺子。

 芬儿看着空碟子,笑得眼睛都弯成了月牙儿。

 “小主喜欢就好。”

 她又给祁若夏添了些热茶。

 “这蟹肉虽好,却不易克化,小主多喝些热茶,去去腻。”

 窗外的喧闹似乎达到了一个高潮,又渐渐低弱下去。宴饮将散,观灯的人也该归巢了。

 祁若夏端起茶水,浅浅啜了一口,那日裴韫欢的赠予,带着一种她尚无法完全理解的、近乎笨拙的示好。于她而言,是一种需要谨慎回应的“因果”。她收下了,道了谢,仅此而已。

 兄长划下的那条线,清晰地将她隔绝在风暴之外,却也让她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在这深宫中的位置。

 一个拥有显赫父兄背景,却必须“安分守己”、“不惹因果”的美人。她的存在,更像一个象征,一个祁氏家族与皇权联结的、沉默的符号。

 祁若夏对这种安排并无不满,也不打算去搅弄这潭深水。丹青壁上仙鹤,可笑可悲,却也逍遥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