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宫史与枫言

第276章 暮春听风,幻象前路(第2页)

 听风楼内已是衣香鬓影,笑语喧阗,丝竹管弦之声隐隐传来,祁若夏悄然从侧边小门步入,目光迅速扫过全场。

 前排正中,一身茜色流金锦缎交领衫裙的虞惠章正含笑与身旁的几位高位嫔妃低语,姿态雍容,眉目舒展,显然是今日的中心。

 祁若夏不着痕迹地收回视线,径直走向后排,选了一个靠近冰凉石柱的角落位置坐下。这里光线不甚分明,阴影恰到好处地将她笼罩,远离了前场的热络与光亮。

 戏台之上,水袖轻扬,吴侬软语咿咿呀呀地唱着。今日演的是一出江南才子佳人的折子戏,缠绵悱恻,唱腔婉转。布景亦是精心设计的江南水乡模样,小桥流水,粉墙黛瓦,透着虞惠章偏爱的精致风雅。

 祁若夏端坐着,背脊挺直,双手交叠置于膝上,面上维持着无可挑剔的平静,目光看似落在戏台,实则有些空茫,心思早已飘远。

 芬儿安静地侍立在她身后半步的位置,敏锐地留意着场中的动静,尤其是前排主位的动向。

 当一出戏告一段落,伶人们躬身谢幕时,周围响起应景的掌声和低声赞叹。

 她立刻会意,极其自然地向前半步,将袖中备好的那个装着碎银的荷包递到祁若夏手边,动作轻巧得几乎无人察觉。

 祁若夏眼皮微抬,指尖捻起荷包,依旧维持着那份疏离的姿态,手臂舒展,手腕轻巧地一扬,那荷包便划过一个短促的弧线,精准地落入侍立在台侧、捧着托盘收赏的小内监怀中。

 动作流畅,带着一种世家女子近乎本能的矜持与距离感,仿佛只是完成一项既定的仪式,与那戏文里的情意绵绵毫无关联。

 内监利落地收下赏钱,小声对祁若夏道谢。

 “多谢良媛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