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宫史与枫言

第317章 秋末游学,码头仓储(第3页)

冀宗忙不迭地躬身应诺,后背已是一片冷汗。

行律不再多言,只轻轻“嗯”了一声,目光重新投向喧嚣的码头。心中那份对汝阳县濯阳亭邮驿小枢纽的牵挂愈发清晰。

濯阳亭虽小,但仓储之物多为半夏药材,更惧潮湿。眼前洛水码头的景象,无疑为他治理封邑、优化濯阳亭的仓储管理提供了警示与借鉴。

他默默记下那些简易吊装器械的结构,盘算着引入濯阳亭的可行性。

河风带着深秋的凉意吹来,夹杂着谷物与河水的混合气息。

行律抬手,指尖无意识地抚过腰间墨色玉带。

侍立在侧的内侍观棋立刻会意,无声地从随身携带的鎏金竹节纹提梁锡罐中,取出备好的青瓷茶具,动作娴熟地温杯、注水。

行律垂眸,看着清澈茶汤中倒映的浅淡天光和自己的眉眼,轻啜一口。温热的茶汤滑入喉间,带来熨帖的暖意,也稍稍抚平了心底因虚伪应对而生出的那点不愉。

他转向一旁有些局促的博士和明显松了口气的时瑜然,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温润。

“博士,瑜然,此处风大,饮杯热茶驱驱寒气吧。”

他将手中另一只斟好的茶盏,自然地先递给了博士,又示意观棋给时瑜然也奉上一盏。

时瑜然接过茶盏,脸上露出单纯的感激。

“谢殿下!”

博士笑着接过茶盏,抿了一口,捋着长须连声称好。

“多谢殿下赐茶。殿下乃大昱龙子,随臣来此游学,怎就劳烦殿下与臣共品此茶了。”

行律温和地笑了笑,目光扫过博士和时瑜然,语气真诚而谦逊。

“博士言重了,您是宫学的耆宿,在学生心中如山如岳,如今得您带出来游学,又亲临码头实地考察,实乃难得的良机,律受益良多,哪里敢言‘劳烦’二字?”

博士目光在行律身上扫过,心中感慨万千。他本就欣赏行律的学识与心性,这番话更在心中生出几分亲近。

行律的目光再次投向繁忙的洛水,心思却已飘远。

午后还需去拜见母嫔,她如今有孕在身,更需静养。不知葳蕤轩那厢……他想起前些日子隐约听闻裴贵嫔处置了骠骑将军之子涂英逸之事,动静似乎不小。

不过,这些后宫纷扰,他向来保持距离。眼下,他更关心的是,冀宗是否真能将他的建议“详录在案,呈报上官”?还是依旧会阳奉阴违,敷衍了事?

罢了,他能做的,便是尽己所能,明察秋毫,直言其弊。至于结果……

他望向洛水奔涌的方向,那里,是他的封邑汝阳所在。濯阳亭的仓储,他定要亲力亲为,杜绝此等隐患。

“回吧。”

行律的声音清朗依旧,带着一丝处理完公务后的爽脆。

他理了理被风吹得微乱的烟紫色纱袍袖口,确保其规整如初,转身步下观景台。云纹皂靴踏过微尘,背影端凝,向着宫城的方向,从容归去。

时瑜然望着行律的背影,感叹。

“殿下……当真是好气度。”

说罢,又回过神来,觉得有些不对。

“不对不对,我不该这么直接……”

他连忙闭嘴,却见博士笑着摇了摇头。

博士看着时瑜然涨红的脸,笑呵呵地捋须道。

“无妨无妨,时公子无需拘束。殿下确是气度不凡,且学识渊博,心系民生,实乃大昱之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