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宫史与枫言

第345章 三十一年一月二十九(第2页)

 她抬眼看了主子一下,继续道。

 “还有您上个月提及的辽东贡参。”

 刘言宜轻轻“嗯”了一声,眼中闪过一丝满意。内务府向来会看人下菜碟,她如今得宠,份例自然也就上来了。不过是些许身外之物,她并不在意,只要能让自己的生活舒心些,便足矣。

 正思忖间,外间帘子被打起,一道修长的身影走了进来。

 “儿臣给母妃请安。”

 是行律。他今日穿着一身烟紫色暗纹纱袍,内衬月白交领长衫,墨发以一支鎏金错银竹纹簪松松半绾,额间碎发轻垂,眸中温润含光,躬身行礼,姿态端雅从容。

 刘言宜抬眼看见长子进来,眼前一亮。那点因见到小儿子不合群而生的愁绪转瞬即逝,眸光柔软地看向行律。

 “快起来。今儿个怎么得空过来?可用过早膳了?”

 她注意到长子眼下极淡的青影,虽被巧妙掩饰,却瞒不过母亲的眼睛。

 “可是又熬夜看书了?”

 行律直起身,唇角弯起浅浅的弧度。

 “劳母妃挂心,儿臣用过了。昨夜……确是读《漕运通志》忘了时辰,可也睡得充足,母妃不用担心。”

 他声音温和清朗,却又比同龄人更沉静几分。目光转向暖阁内独自玩耍的幼弟,眼神又软和了些。

 “辙儿今日可好?”

 “好着呢,就是不爱说话,光自己玩。”

 刘言宜招招手让他近前,压低了些声音。

 “你殿里那个……崔氏,前几日又添了个女儿?你身子可还撑得住?我看你脸色不大好。”

 行律微微颔首。

 “小可母女平安,有劳母妃记挂。儿臣无碍,只是近日汝阳封邑那边,半夏的漕运事宜需与十弟的伴读谭昀多番商议,琐事多了些。”

 他顿了顿,又道。

 “听闻这月母妃又拾起了骑射和投壶?天气尚寒,母妃出行还需多添件衣裳。”

 “我身子骨好着呢,倒是你。”

 刘言宜伸手替他理了理本已十分平整的衣襟,语气带着嗔怪。

 “少操些心,多顾着自己。瑀儿呢?可有几日没见他来请安了。”

 “十弟近日课业上似有些难题,正发奋用功,儿臣前日去瞧他,见他案头堆了不少兵法典籍,说是父皇考校时答得不如十二弟机变,憋着股劲呢。”

 行律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显然对弟弟的执拗有所了解。

 刘言宜闻言,眉头微蹙。

 “这孩子……就是太较真。皇上考校皇子,又非单看兵法一项。他身子才将养好些,怎又不知惜力?你得多劝着他些。”

 行律点点头,安慰道。

 “母妃放心,儿臣会劝他的。”

 刘言宜叹了口气,目光中流露出一丝忧虑。

 “这孩子性子急,又好胜心强,你得多看着点他,别让他把自己逼得太紧。”

 母子二人正说着话,忽听外间一阵喧哗,伴着孩童响亮却有些含糊的咿呀声和乳母们低低的惊呼劝阻。

 “哎哟小殿下,慢些跑……”

 “十九殿下,当心门槛……”

 帘子“唰”地被撞开,一个裹着宝蓝色绸缎小袄、脸蛋红扑扑的团子跌跌撞撞地冲了进来,直接扑向刘言宜,一把抱住她的腿,仰起头,乌溜溜的大眼睛亮晶晶的,嘴里喊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