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木修仙传慕容千色

第31章 参不透(第2页)

 他现在唯一还没有参悟透的,便是从程雪和叶秀云身上得到的那三样宝物。 

 那个紫葫芦里装了十粒丹药,乙木也搞不清楚这丹药有什么作用,他也不敢随便吞服。 

 尤其是之前,程雪曾将自己的师傅炼成人丹,这给乙木留下了心理上的阴影,所以对于这些红色的丹药,乙木只能暂时敬而远之。 

 另一件东西就是那把宝剑了。 

 这宝剑和自己师父留给自己的那把宝剑截然不同。 

 这宝剑的材质,乙木看不透,非金非铁非玉非木,乙木曾经尝试过,这把宝剑比师傅那天外陨铁宝剑还要锋利,简首是一柄神兵利器。 

 而且更令人奇怪的是,这柄宝剑居然连个剑鞘都没有。在乙木的认知当中,所有的宝剑都会配上剑鞘。 

 第3个看不透的,就是那本书册了。 

 那本书册上写了三个古体篆字,乙木不认识。书里面的文字,也全部是这种字体。 

 在乙木的眼中

,这本书就跟天书一样。 

 乙木之前曾经将这本书册当中的字分拆开来,在京城里寻了不少经营古籍的书店,一一对应了一番,最后发现居然没有一个人认识这种字体。 

 这让乙木抓耳挠腮,十分的苦恼。他现在有了一种入宝山空手而归的感觉。 

 但他冥冥之中感觉到这本书册一定很重要,自己一定要把其中的内容搞清楚。 

 如果京城这里实在是不行的话,自己只能游走西方,尽早破解此书册中记载的内容。 

 他现在只剩下一个地方没有去探寻过,那里就是翰林院。 

 翰林院是朝廷重地,囊括了全国的人才。那里也不是他一个小道童能够随意进去的地方。 

 要说这大汉王朝的翰林院,那也是相当厉害的存在。自大汉王朝开国以来,历代的皇帝都非常重视人才。 

 翰林院己经成为成为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地位尊贵,是成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 

 所以要想进入这样的地方,就必须有一个身份足够之人,为自己引荐铺路。 

 乙木突然想到了远在淮南道的王景云。 

 通过王景云的关系,或许自己可以搭上翰林院这条线。 

 想到就做,乙木连忙拿起笔来写了一封书信,然后专门跑到京城里的邮寄行,花了10两银子,通过信鸽来传递消息。 

 三天后,这封带着泥印的信件便摆在了王景云的书桌前。 

 王景云看着信封上面的乙木二字,一时有些出神。 

 乙木离开自己己经快一年了,突然从京城给自己寄来了一封书信,也不知道有什么急事。 

 他拆开信件,认真的读了起来。等王景云读完信件之后,他满脸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主要是他感觉乙木提出的要求太过奇葩了。居然是让自己想个办法牵线搭桥,让他能够进入翰林院,最好能够拜一位翰林院博学多才之人当老师。 

 由于自己的父亲己经回到了老家沛县,王景云的身边也没有什么可信之人,值得商量,思虑再三之后,王景云提起笔来,写了两封书信。一封是给自己在翰林院的一位同窗,另一封则是给了乙木。 

 随后王景云差人将这两封书信,通过飞鸽传送回了京城。 

 这一日,乙木正在家中修炼。突然门外传来了敲门声,乙木十分好奇,在这京城之中,他是一个人也不认得,会是谁找上门来。 

 来到院子里,乙木隔着门板问道:“是谁呀?” 

 门外传来了一个类似文弱书生的声音说道:“在下翰林院编修冯照洋,特来拜会。” 

 乙木一听,便知道自己进入翰林院的事情有了着落。 

 连忙来到大门口,将门打开。 

 那冯照洋突然看到乙木,一下子愣住了。 

 之前接到王景云的书信,只是说他有一个弟弟想要进翰林院学习,最好找一位博学多才的翰林当他的老师。 

 他可没有料到,王景云口中的这位弟弟居然是一个小道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