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曹操屠城后逼着我推翻皇权商业机密也是机密
第54章 张济进入兖州(第2页)
“贞儿,委屈你了。”
糜贞摇着小脑袋说道,“不委屈,能嫁给夫君,贞儿这辈子知足了。”
“为了舅兄他们的安全,你今后就叫刘贞,糜这个姓氏的人不多,以免引起别人怀疑。”陈秋贤拉着糜贞的纤纤玉手说道。
“嗯,贞儿都懂,在大汉刘姓最多,不易引起怀疑。”
……
开阳
这里明面上归臧霸管理,暗地陈秋贤却派了大量的人前来,一个是安置流民,二是推行新政。
“宣高,恐怕要把徐州方面眼线拔除才行。”孙观大步走了进来。
“仲台,这位是刘河北,情报司长,他前来就是为了这事。”
此时孙观才注意到大厅的年轻人。
“刘司长!”
“孙旅长!”
二人这就算认识了。
为了安抚臧霸他们,陈秋贤并没有首接对军队削减,琅琊军保留了9000人,臧霸作为带兵加入,陈秋贤首接任命他为师长,领3000人,孙观作为旅长领3000人,另外3000人作为地方剿匪力量,划分为9个营,专门负责琅琊郡剿匪和协助地方安民。
与此同时,泰山民军抽调了50名基层军官进入臧霸的队伍之中。
军队监军一职由来己久,朝廷时期,监军通常是皇帝心腹之人担任,这和天下大乱前的刺史差不多,他们都是皇帝心腹之人。
大汉没有州这一行政级别,州是监察机构,刺史原本是专门为监察地方而设立,地方最大政府机构是太守府,最高长官是太守。
原本大汉的刺史,级别和县令同级,都是六百石,这和御史一样,权大的人级别低,目的为了防止乱权,黄巾起义开始,天下糜烂,朝廷控制地方越来越弱,为了控制地方军阀,刘焉建议刘宏推出州牧制度。
从那以后,刺史职位水涨船高,只要实力够,刺史就成了实际上的州牧,也是一方诸侯。
监军设立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拥兵自重,而陈秋贤的改革并不打算取缔监军,因为这是制衡主将的一种手段。
不过,陈秋贤打算用全新职务代替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