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朝廷和地方之间的平衡(第3页)

 毛阶的提醒让陈秋贤在脑海之中思索,很快他就得出结论,“我印象当中太平道起事时,朝廷也没有减免赋税。” 

 “将军,准确来说,朝廷是减免了的,地方没有减免。” 

 一旁的朱永平不解的问道,“这有什么区别?” 

 “区别很大,朝廷本意是担心各地百姓活不下去闹事,通常针对灾害和战争,赋税都会有所减少。 

 然而到了地方,乡里是大家族掌控,减不减,减多少就是他们说了算。” 

 朱永平说道,“这不是欺君吗?” 

 “你以为皇帝不知道?他知道,皇帝和乡里这些家族之间有一种默契,那就是让百姓活着不造反,这是朝廷的底线。 

 只要各地保证了这个底线,那么朝廷就不会过多干涉,因为他也管不了。 

 这就像将军平时所说的,官府对百姓的压力测试。 

 而大家逐渐发现,只要多向百姓灌输忠孝礼仪,百姓哪怕吃草根树皮也不会反抗。 

 地方大家族需要顺民,而朝廷皇帝更需要,因为这样的百姓忍耐力强。 

 遇到灾难,地方大家族站出来施几顿粥,瞬间就会被百姓当成大善人,大家还会对他感恩戴德。 

 这就是地方大族治理地方的办法,等于是朝廷利用灾害让利,最后利其实是地方家族得到了,看上去皇帝背了骂名,实则不然,如果地方不减免赋税,当民怨沸腾时,皇帝就会派人斩杀几个贪官来消除民怨。 

 而贪官斩杀后,他贪的钱粮却进入了朝廷腰包,百姓实际上并没有因为查抄贪官获利,获利的依然是朝廷。 

 而朝廷却通过这种方式赢得了无数百姓感恩戴德,还获得了钱粮。 

 实质上,贪官这些钱粮是谁的?” 

 “那自然是百姓的。”朱永平说道。 

 “是啊!朝廷在半空之中悬着一把剑,他允许地方官员和大族压榨百姓,但是要保证百姓活着,这是底线,一旦民怨沸腾,地方官府和大家族就成了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