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恶果
青州战事一触即发,在坐的人心里跟明镜似的。搜索: 拉小书网 本文免费阅读
王修和孙邵没有说话,对于他们而言,如今天下烽烟西起,孔融没有天下之能,也没有天下之志,投靠一方是早晚的事情。
“孔北海,主公时常称赞孔北海儒学造诣不在醇儒(董仲舒)之下。”郭图先是对孔融进行了夸赞。
凭心而论,汉朝汉武帝以后的儒学彻底变味了,成了儒皮法骨,儒家己经没有骨气了,成为统治者的奴才,他自身变成统治者奴才不可怕,可怕的是让天下人都变成统治者奴才。
先秦儒家三巨头,无论孔子、孟子还是荀子,他们都是有骨气的,他们讲求对等关系,虽然对等不如平等,但是做事也并非单方面义务。
以孟子为例,他曾经说过:君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心腹;君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为国人;君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仇寇。
而董仲舒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一刻,所有学说成了服务帝王的工具,华夏开启了倒退之路。
思想进步是思想碰撞下的产物,只有允许不同的思想,才会激发出更好的思想,这也是春秋战国是五千年华夏最灿烂时代的重要原因。
想要思想碰撞,首先就不能限制言论和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君王之间有竞争,大家要争夺人才,被山东六国视为野蛮的秦国也不敢随意对读书人定罪。
大一统以后,皇帝高高在上,没有竞争,他们只考虑一点,那就是如何统御百姓,如何让百姓听话不造反,这个时候,大家突然发现秦制最好用,秦制基础是商鞅的法家,也就是帝王之法,和现代法治南辕北辙。
商鞅法家核心是什么?是国强民弱,手段是驭民五术,是要将百姓驯化成听话的奴才和工具…。
大汉开国之初,提倡无为而治,汉文帝刘恒正是这种思想践行者,让大汉成就了大一统以后第一个盛世。
无为而治,不是不作为,核心是不乱作为,也就是说,君做君的事情,臣做臣的事情,民做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