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各有心思
听到刘河北的话,陈秋贤心情有些沉重。搜索: 玩家书域 本文免费阅读
“河北,将马兴的事迹记录下来,等到将来合适时机,将他的事情公布出去。
我们将来要告诉大家,利益是通过斗争争取来的,不是凭空掉下来的,像马兴这样的人一生干一件事情就足以让人铭记,因为他站起来敢于向压迫自己的皇帝说不,而不是匍匐在脚下跪舔压迫自己的权力。”
陈秋贤起身接着说道,“和马兴相比,我们做的又算得了什么?一个民族如果全部变成了奴才,那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幸好有无数马兴这样的人敢于站起来。”
………
易京城南二十里,袁绍最近心情并不好,战事进展缓慢,攻打公孙瓒遇到巨大阻力,青州又没有拿下,还损兵折将。
大帐里,袁绍拿着情报的手不停哆嗦。
他被里面的消息震惊了,他袁绍暗地里也只是想过做一个霍光那样的权臣,但是他也没想过如此疯狂的杀皇帝。
大帐里面的人看得差不多了,整个大帐里瞬间寂静无声。
这一刻,在场的人心思各异。
在坐的人跟着袁绍出生入死,并不是因为袁绍人格魅力能让他们义无反顾去死,也不是因为匡扶大汉江山,他们真正想要的是青史留名,想要的是子孙富贵昌隆。
“主……”许攸还没开口,就被一个声音打断。
“主公,长安快马发来的公文!”
此前袁绍收到的消息是杨奉送来的,而眼下是长安送来的。
看完后,袁绍眉头紧锁,他递给了一旁的沮授,众人依次很快看完。
许攸说道,“主公,谁杀了皇帝眼下说不清楚。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长安朝廷今后如同虚设。”
许攸的话没有人反对。
历史上,大家只知道在毛阶、荀彧建议下,曹操采取了扶天子以令不臣(贬义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其实在此之前,袁绍阵营的沮授就提出这一套策略,只不过袁绍并未采纳。
其实,站在袁绍角度上,不这样做并不算错,因为袁家太高的威望和自身影响力,皇帝在身边,还会受到皇帝死忠的掣肘,把皇帝留在身边,只能对付那些小诸侯,如孔融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