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毛阶给荀彧建议(第2页)
“我是特意上来学习的,你说说自己的想法。”
“如今华夏虽然立国,然而周边依然战火纷飞。
眼下全民普选不现实,按照初步设想,每一个郡至少有一个华夏监督机构的名额,如今我们手里33个郡,也就是说,代表监督的人至少33个人。”
毛阶一边说,荀彧一边点头。
毛阶接着说道,“每个郡的县从几个到十几个不等,每个县下面还有无数的乡。
那么我们可以这样做。”
“怎么做?”荀彧赶紧拿起毛阶书桌上的鹅毛笔和纸。
“乡里的民会会员代表当地百姓,由他们选举县监督机构代表,根据规则,一个乡将有一个代表进入县里监督县政府和其他机构,是也不是?”
“的确这样!”
“那么县里监督机构很快就会产生,然后县里推荐选人进入郡监督机构,也就是说一个县需要一个人,这个人必须是县里投票认可的人。”毛阶继续说道,“以此推下去,奉高的监督机构就由郡里产生……。”
荀彧恍然大悟,“你的意思是先组建县和郡监督机构?”
“不错,乡里民会的人是百姓投票产生的,假如县、郡和奉高监督不力,接下来追责也就变得容易。”
荀彧不断在消化毛阶的话,这种监督代表虽然不是民众首接选,但是他们也是民众选出来的人选的,可靠程度至少比上级任命的高一些。
百姓的怨言也会少一些,毕竟这些人选举时可以组织对百姓开放,让他们参观选举过程,只要做到透明,百姓不说多么满意,起码基本认可没得问题。
“孝先真是大才啊!”
毛阶无语的看向荀彧,“文若,我几斤几两你不知道吗?实不相瞒,这种思路是将军提供的。”
荀彧瞬间明白了,如果是陈秋贤提出的,一切好像也能说通了。
“孝先,这样一来,监督机构没有两年很难完成。”
“文若,眼下对我们来说最主要的是修订律法,因此,可以组织专业的人先做这件事情,监督两年能完成,将来你荀文若必将青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