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三省六部制(第2页)

 “大王,臣刚刚看了一篇华夏文章,认为可以考虑。” 

 孙策脸一黑,“子敬莫非认为本王的禁令是儿戏?” 

 鲁肃并没有因为孙策的话吓到,而是拱手认真说道,“大王,谁不私下看华夏日报?臣愚钝,臣不想欺瞒大王。 

 臣认为看华夏日报至少让我们看到自身不足,我们也好去防范。” 

 孙策脸上看不出喜乐,不过,他反而喜欢鲁肃这种老实人性格,有什么就说什么。 

 “子敬,你接着说。” 

 “喏!”鲁肃整理了一下情绪,“华夏日报刚刚的一篇匿名文章分析了大汉政治制度。 

 大汉采取三公九卿,然而这里面有些问题,那就是权力平衡的问题。 

 臣认为,上面提到的三省六部制更加合理。” 

 三省六部就是从秦汉制度演变过来的,大家熟知的荀彧担任过尚书台的尚书令,门下省最早就是跑腿传达诏书的一个机构,到了隋唐,一步一步演变成审核机构,中书省相当于皇帝的参谋团。 

 鲁肃接着说道,“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这就变成了群相,这样一来就不容易出现权臣,这是三省六部最好的一面。” 

 “子敬想说最坏的就是皇帝权力进一步增加?” 

 “也不是,门下省的存在就是提意见的。 

 三省六部也好,三公九卿也罢,最后决定的都是皇帝。 

 大王英明,能保证子孙后代英明吗?” 

 “你这是何意?” 

 “大王,华夏日报提到了宗人府名存实亡,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考虑增加宗人府的权力。” 

 这套方案是陈秋贤授意大家搞出来的,虽然制度弊端不少,不过,相对三公九卿更加合理一些,权力分散一些,不过,皇帝权力没限制,依然问题一堆,因此,才提出要有机构限制皇帝权力才行。 

 陈秋贤的考虑很简单,如果世界全是压榨百姓的皇权,那么贫穷基本就是代名词,如果都穷,华夏商贸如何发展?如何建立一套制度割世界人民韭菜?因此,他才授意搞出这套制度,想要华夏长盛不衰,不仅需要有外部压力,还需要经济长期保持活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