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儒家发展史(第2页)

 虽然两派的路径不一样,但终归都强调人对于现实情况的感知和体验。 

 本来,这两派思想相互竞争是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 

 但谁也没想到,宋理宗首接将理学推崇为正统学说,且又极为强调人的欲望一说。 

 明明理学指的是人不能有过分的欲望,应当安于本分去做事,顾好自己的吃喝拉撒。 

 可到了宋理宗这就成了人不该有欲望,最基本吃喝拉撒也成了错误,最好无欲无求。 

 这一“改造”延续到明代更为离谱。 

 根据《明史》记载,明太祖朱元璋不仅因为孟子“民贵君轻”大怒,将其移出孔庙,又令刘三吾等学士删光了《孟子》中类似的说法 。 

 如此一来,原本完整的《孟子》就变得支离破碎了。 

 清代倒是不删书,但清朝统治者首接将部分儒家经典锁在藏书阁中,不让普通百姓阅读。 

 就这样,原本先秦为民的儒家,经过两千年改造,就成了彻底为皇权服务的工具了。 

 由此可以看出,儒家更适合个人修身养性,并不适合治国,大一统以后,最长的王朝也才300来年(东西汉是两个朝代),而先秦的周朝虽然管理松散,持续了八百年。 

 从汉武帝开始改造的儒家,因为儒家服务于帝王而不是服务于天下百姓,儒家彻底失去了胸怀,他们不能容纳批评,因此和真理无缘,因为我们都知道真理是在不断辩驳实践中得出的,连反对都不能反对,何来真理?只有皇权高高在上的专制与威权。 

 翻看很多关于儒家的学说,他们之间并没有逻辑,因此和哲学无缘,例如:甲问乙:你今天打老婆了吗?乙回答:隔壁今天打老婆了。甲继续问乙:我问的是你今天打老婆了吗?乙回答:以前我们饭都吃不饱,现在能吃饱了,好多了……,没有逻辑,擅长诡辩,如何产生哲学? 

 儒家学说为统治者服务,这就注定了他们无法超越权力,当一个人看到权力就下跪时,试问这个人能和正义挂钩吗?一种学说也一样,他们无法对权力说不,这种学说和正义就毫无相关,即便有正义,这种正义也仅仅停留在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