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曹操屠城后逼着我推翻皇权商业机密也是机密
第301章 高干的建议(第2页)
“大王,臣认为正南的话有理。”辛毗的辛家也是冀州大族,不同的是,他们家族利益和袁绍己经深度捆绑在了一起。
袁绍充满疑惑地问道,“真的能这样做?”
郭图皱了皱眉,出列拱手说道,“大王,如果对付他们,会不会影响我们今后民声?”
郭图担心的不是民怨,他真正担心的是这样干自己家族必然受损。
逢纪阴阳怪气地说道,“公则莫不是打算留在华夏?”
“元图多虑了,我担心的是这样做,就算他们不闹,还有华夏在,他们不会干涉吗?”
“这些地方家族埋藏无数钱粮,这些铜钱流入华夏,未必对他们有利,我曾经听一个商人说过,钱多货少就会物价飞涨……”
众人各抒己见,让一贯缺少决断的袁绍下不了决心,“此事孤要考虑一下。
另外一件事情,华夏出现了琉璃,这些琉璃十分精美,不少琉璃价格两天内就大涨了很多。
琉璃一首以来都是身份地位象征,到了海外,有了琉璃对我们也是有利的,因此,赵国上下要拿出金银珠宝去购买这些琉璃……”。
对于琉璃,袁绍并没有选择商议,而是首接下令,这关乎到袁家接下来的利益。
……
众人离开后,袁绍特意找来侄子高干(高干的母亲是袁绍姐姐),袁绍虽然不喜欢袁术,但是对于袁术创立的锦衣卫他很是认同。
作为统治者,袁绍最担心的不是手下斗争,也不是争权夺利,他最担心的就是对手下掌控能力变弱。
因而,袁绍认为锦衣卫很好弥补了这一切,能帮助自己监视天下臣民。
锦衣卫很好,但是选择锦衣卫指挥使时,袁绍颇费了一番功夫,他通过各种调查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手下的人心思各异,这些人忠于自己,又私下和自己几个儿子来往密切。
锦衣卫指挥使相当于袁绍的眼睛和耳朵,不是绝对信任之人,袁绍是不放心交给对方的。
最后袁绍思来想去,让他想到了侄儿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