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曹操屠城后逼着我推翻皇权商业机密也是机密
第354章 面见袁绍(第2页)
司隶校尉创始于汉武帝时期,主要是监督京师和周边地方,要确保朝廷官员符合皇帝意志和法律,司隶校尉不仅有督察权,还有惩治权和逮捕权,能够纠察皇太子、三公以及周边郡国的官员。
到了东汉时期,司隶校尉权力进一步放大,还增加了向皇帝举荐官员的权力,对百姓劝课农桑的权力等。
历史上,东汉末年先后担任过司隶校尉的有:袁绍、吕布、李傕和曹操,这些人担任司隶校尉时,几乎都是权臣(袁绍除外),曹魏曹丕在成为魏王之前也担任过司隶校尉。
东汉的司隶校尉相当于明朝锦衣卫、东厂的结合体,可以想象权力有多大。
三国演义将袁绍描述成一个庸人,说实话,有点贬低袁绍,官渡之战后不久袁绍病逝,袁绍三个儿子割据一方,袁谭据青州、袁熙占幽州、袁尚霸冀州,加上袁绍侄儿高干占据并州。
如此分裂的势力,曹操用了七年才平定河北。
历史书都是胜利者书写的,袁绍有缺点,必然也有过人之处,不然也不会这么多人才跟着他。
太守府会议室
陈秋贤和袁绍之间的仗没有少打,不过,面对面这样见面还是第一次。
年近五十的袁绍脸上留下不少岁月痕迹,不过依然能看出年轻时是一个大帅哥。
东汉末年有几个比较出名的帅哥:袁绍、刘表、荀彧、诸葛亮、周瑜、孙策等人,东汉朝廷是一个比较注重容颜的时代。
两只大手紧紧握在一起,会议室的角落记者们早己经兴奋莫名,他们相信,只要通过漫画将两只手刊登在头版头条上,那就是卖点。
“赵王,我们打了多年交道,终于见面了!”陈秋贤多少有些感慨,袁绍这个人缺点不少,不过有一点,对待百姓他并不残暴,一生没有屠城和杀降的记录,他起码保持了基本人性。
看着眼前的年轻人,袁绍仿佛想到了十多二十年前的自己,那时自己在洛阳也是风云人物,那时的河南尹是何进,他是何进头号幕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