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问黄权的建议(第2页)

 “公衡先生以为呢?” 

 陈秋贤突然地问话,不要说刘彰等人惊讶,就是自己这边的贾诩、孙乾、张昭等人也很惊讶,就更不要说当事人黄权,因为在大家看来,你问黄权,这是外事级别不对等的问题。 

 陈秋贤微笑着解释道,“今天在座的都是华夏儿女,我们大家理应建言献策。” 

 黄权松了一口气,他真怕是陈秋贤为了挑拨他和刘彰故意这样做的,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 

 刘彰对着黄权点点头,示意他说。 

 “陈将军,在下才疏学浅,将军垂询,在下就说说自己浅薄意见。”黄权想了想,接着说道,“牂牁郡和永昌郡最大问题不在民,而在于地方豪强。” 

 “哦?公衡先生请详细说说。” 

 “从秦始皇在这里设置郡县以来,这里一首维持着地方和朝廷共同治理的模式,朝廷任命郡守,地方官吏基本都是当地人担任,这里造成一个问题,那就是遇到压榨百姓的官员时,他们极其容易被人煽动造反。 

 这就造成两地不稳,加之大部分百姓在大山之中生活,汉人的到来,在他们看来是影响了自己生活,加之有人煽动怂恿,百姓就会反抗朝廷。 

 朝廷时期,不少人提出将这些地方弃掉,因为这些地方不仅不能给朝廷增加赋税,还给朝廷增加了负担,每次平叛需要大量钱粮,为了防范他们闹事,还需要驻守大量兵马。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并不容易,不过,华夏的乡里制度是打破这一切的基础,只要华夏能推动现有乡里制度在当地建立,用不了多久,地方豪强根基就会被摧毁。 

 另外一点,那就是善待底层庶民百姓,只要他们安定,牂牁郡和永昌郡必然就能安定。”黄权侃侃而谈… 

 贾诩看了一眼陈秋贤,仿佛在说,你怎么笃定黄权会给你建议的? 

 那是因为陈秋贤了解黄权,黄权虽然也是益州大族出身,不过,他眼光除了家族,还有益州百姓,他也许不喜欢华夏,但是作为益州的一员,他和大部分益州人一样,他希望益州好,这一点不用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