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曹操屠城后逼着我推翻皇权商业机密也是机密
第396章 诸侯们不理解华夏
华夏到处都是议论的人群,对于商人来说,他并不担心政府收税,他担心的是收税以后无法保护自己。
以朝廷为例,商行为何办事都找人托关系?因为正道己经被堵塞了,被金钱堵塞了,正道堵了,你想办事只能走歪门邪道。
自古以来,没有几个人愿意把自己的钱送给他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被逼无奈。
华夏想要百姓富足,想要国家强大,那就是要保护所有人的私产,只有这样,大家才有奋斗的动力。
诸葛亮和司马懿二人原本都该毕业了,二人最后商量决定以助理老师的名义留在奉高大学一年,二人给出的理由很简单:还没做好到乡里竞选的准备。
二人己经做好了从政的准备,华夏价值观的熏陶,二人都以为,从政是最体现自己价值的地方。
“孔明,华夏每天都在变,我都有些担心跟不上。”司马懿看完报纸递给了一旁的诸葛亮。
“仲达,你怎么看报纸上说的责任划定?”诸葛亮微笑着问道。
“人性吧!难道你没发现,华夏有一种价值观正在形成。”
“你指的是尊重个体?”
“是啊!来华夏之前,如果我听到杨朱的言论,会把他当成自私自利的小人,如今我才真正明白他话里的意思,每个人做好自己的事情,每个个体强大了,国家想不强大都不行。
因此,他把尊重个体看得很重,这也是如今华夏在做的事情。”司马懿颇为感慨,他也没想到,几年时间,自己价值观有了这么大变化。
“仲达兄想好了下一站去哪儿?”诸葛亮问道。
司马懿想了想,我这个人是实用主义,“我打算回河内郡温县开始自己政治生涯。”
“英雄所见略同,我也打算回琅琊。”诸葛亮一早也想好了,他对陈秋贤说过,如果自己不能带着家乡百姓富足,那么他就没脸居高位。
“好,到时你我来一个约定。”
“什么到时?就现在,我们约定,看看谁能率先当上县长和太守。”诸葛亮是一个好胜心极强的人,这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