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教育冠名资金不理想(第2页)

 “我认为可以试一试。”甄俨继续说道,“我长期和商人打交道,其实大家不排斥交税,一个商人和我说过,他说我们赚钱多了也要考虑做慈善,多交点税收也不打紧,他们真正怕的是无法保护他们个人私产。 

 再说了,他们多交点税,代表着他们成本增加,并不等于他们利润减少。`欣¢纨_夲/鰰~占+ ¢首~发*” 

 甄俨的意思是商人一个比一个精明,他们势必会提高成本为由涨价或者降低其他成本。 

 “这样吧!医疗部先拿出一个草案出来,要做充分调查,联合其他部门在三到五年内搞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出来。” 

 “喏!” 

 “接下来谈教育问题。蔡部长,你先来说一说?”陈秋贤看向蔡瑷说道。 

 蔡瑷拿出一份文件说道,“截止五天前,华夏共收到修建乡小学募集资金1亿7300多钱,我们通过调查,一所乡小学规模为200人到400人不等,按照300人平均数量计算,每所小学修建需要89万钱左右,也就是说能修建190所小学左右,华夏老区五州之地大概有3600多个乡,也就是说,我们目前募捐的钱不足1/20,如果算是十三州,那就差距更大了。” 

 听到这个数字,不少人交头接耳。 

 陈秋贤说道,“一步一步来,我们也不可能完全指望大家捐款,毕竟华夏地方上百姓普遍贫穷。 

 捐款冠名的事情也才刚刚开始,可以通过报纸进一步宣传,乡里面的富户应该十分在意家族在当地名声。 

 不一定非得一次冠名一所学校,冠名一栋楼也是可以的,三五万钱对于富户来说也不算很多钱。 

 不过有一点我要强调,不能以任何名义强制或者裹挟任何人捐款冠名,另外就是资金使用一定要透明。” 

 陈秋贤接着说道,“随着华夏人口增加,一所大学根本无法满足接下来华夏需要的人才。 

 蔡部长可以和奉高大学刘洪校长他们商议一下,是否考虑将学校进行拆分,至少短时间能保证每年不低于1万人从大学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