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移民100万入草原

 朱富贵兴奋的说道,“我们土豆、红薯和玉米己经成熟了一季,初步判断,华夏南北都可以种植,到时可以将这些推广到草原,那时谁还担心吃的问题?” 

 提到红薯和土豆,现场的人眼睛放光,因为不久前,他们亲眼看到土豆产量,一亩居然达到一千斤…… 

 陈秋贤接过话说道,“多年前我对大家都有承诺…”。`我+地^书¢城+ ¨蕪/错`内·容* 

 听到这儿,在场的人都是一脸期待,人的一生谁也逃脱不了名利,因为大家都是人,不是神。 

 陈秋贤的话还在继续,“当时承诺大家,只要放下权力,将来用大家名字命名郡、县、乡。 

 草原大势己定,如今也到了兑现承诺的时候。 

 此前,华夏规划部门做过设想,根据草原人口和能承载的人口分析过,草原短期不可能做到中原这么大的人口密度,因此,初步将草原划分为35个郡,366个县,4100个乡。 

 目前,草原各族人口加在一起200万左右,明显太少,在我看来,短期整个北方草原到漠北甚至到北边大海,至少需要500万以上人口支撑。 

 单单草原人口就需要300万以上,那么短期缺口就有100万。*微`趣+晓,说? .追¨最′歆!漳~踕· 

 想要让大家愿意北上生活,那就需要实实在在的好处。 

 整个华夏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在冀州、豫州、司隶一带。 

 政府曾经做过一个设想,那就是草原百姓根据家庭人口,每个家庭可以分到800亩到1500亩草场。” 

 荀彧立即问道,“大统领,这草场属于永久性土地吗?” 

 “在我看来,只要在草原居住满五年,这草场就属于大家,不过,需要缴纳税收,每亩象征性缴纳一点税收,不缴纳税收,种地的人必然有意见。”陈秋贤解释道。 

 “如果这些土地分给百姓,那中原十三州土地呢?”陈群问道。 

 “和之前一样,分一部分给各个家庭,作为他们私有土地,另一部分属于租赁耕种的土地。